开源生态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开源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2025年7月23-24日,以“开源赋能产业,生态共筑未来”为主题的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不仅展示了开源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还强调了开源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开源的多重价值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指出,开源不仅是软件开发的协作模式,更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开源打破了创新的壁垒,共享前沿成果,营造合作创新的生态。这种开放、共享、协同的模式有力推动了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向“十五五”的开源体系建设
面向“十五五”,工信部将加快推进开源体系建设,释放开源发展潜力。具体措施包括:
1. 机制共创:鼓励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实现开源产品价值的科学量化,开源商业潜能的充分释放。
2. 创新驱动: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加速开源项目孵化培育和应用落地。
3. 人才牵引:鼓励企业、高校加大力度推广开源人才评价体系。
4. 开放共赢:推动开源成果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数字技术更好惠及人民生活。
北京的开源生态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北京开源基础雄厚、开源要素齐备、开源体系完善。未来,北京将优化开源公共服务,积极开展开源人才培育,建立基于开源贡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开源合规培训。加速开源项目孵化,支持建设开源技术孵化器和加速器等专业载体,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深化开源协同创新,与国际开源组织深化沟通与合作渠道,完善开源企业出海服务体系,支持国内优秀开源项目“走出去”。
《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
大会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报告指出,全球开源生态活力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开源贡献总量首次突破7亿次,美国、印度、中国合计贡献近2亿次,推动全球开源生态迈向更高活力阶段。国内开源创新潜能加速释放,核心城市表现突出。北京、上海活跃开源项目均超过50万个,深圳、杭州均超过20万个。这些核心城市连续三年有超过20%的开源项目活跃一年以上,项目持续性与美国、欧盟相当。
报告还提到,当前开源软件在各行业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开源软件比例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金融、通信、能源等对开源安全要求高的关键行业中,其代码库中开源代码平均占比也高达77%,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开源项目的应用案例
大会发布100余家单位的150余个开源项目应用案例,案例覆盖电力、通信、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10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彰显开源技术在促进产业升级、行业创新方面的强大动力。
结语
开源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不仅推动了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推进,中国的开源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