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阅读
  • 2回复

[讨论]火爆的苏超 PK 无人问津的中超该反思什么? [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951
金币
28951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7
【火爆的苏超 PK 无人问津的中超该反思什么?】当下,体育领域最火爆的话题是什么?很多人心目中的答案一定是——苏超。“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爆火,与贵州“村 BA”的走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创造了职业联赛无法匹敌的热度和上座率,它们都是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成功案例, 它们都是老百姓真正喜爱的赛事。#苏超联赛#
  苏超有多火?拿最近一轮苏超和中超的平均上座人数做比较,苏超要高出中超接近50%。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苏超的爆火逐渐演变成民众对职业足球的质疑甚至攻击。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足球的社会形象长期不佳,男足国家队连续六届无缘世界杯,最近两年陆续公布的足坛贪腐案件更是让足协的口碑跌至冰点;另一方面,职业足球长期由专业社会组织主导,苏超的草根性恰好迎合了当下“反权威”的社会心态。
  从“村 BA”和“苏超”的大火,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共同的规律:第一,主办方的存在被无限弱化。以苏超为例,这项赛事由江苏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但很少人知道,也很少人在意。第二,政府的存在感不高,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做事。相反,从赛事组织、活动保障、宣传造势及文旅体结合等方面,政府都下了大功夫。第三,积极拥抱市场。3 个月内,苏超的赞助商从 6 家增至 29家。在常州,22 块内场“A 板” 中,18 个赞助商有 13 家是民营企业。
  在江苏,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简单而纯粹,政府制定政策、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企业则是专注自身业务,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创新发展,这种简单纯粹的关系,是“苏超” 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模式下,政府总是将自己无形的大手伸到市场之中,对之进行各种调控和管理,而市场则是穷尽一切办法想逃避这种制约。所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孕育出来的产品缺乏新意、缺乏活力,很难真正进入老百姓的视线。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我爱女篮认为,官场和市场实际上应该是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交融、各取所长才是发展之道。官本位体制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社会资源朝一个方向努力,这是市场体制所难以企及的;而市场体制的优势在于市场总是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因而效率和效益往往是最佳的,而且还能通过竞争激发人们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恰恰是官本位体制长期以来暴露出来的弊端。
  苏超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官场对市场的作用应是引导,而非领导。尊重市场规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避免过度干预造成的本末倒置。就像淄博市委书记“交警的职责是疏通交通,而不是开罚单。城管的职责是帮助摆摊,而不是去追赶”这番话,简单直白又直抵人心。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951
金币
28951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7
苏超与中超关注度差异引发的足球发展思考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以其火爆的赛场氛围和高上座率引发广泛关注,与中超联赛的“遇冷”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群众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也揭示了中国足球在不同层级联赛运营中的深层问题,值得行业内外反思与探讨15。

苏超火爆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优势
地方认同与情感共鸣的激发
苏超以城市对抗为核心,充分利用江苏“散装文化”中各地市的竞争意识,例如“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之争”“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等历史梗,强化了球迷对本土球队的归属感。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情感联结,使得观众参与热情远超普通商业赛事,部分场次上座率甚至超越中超56。

公平环境与亲民属性的吸引力
公平公正的口碑:球迷普遍认为苏超“没有假球、黑哨和人情世故”,透明的竞赛环境重建了观众对足球的信任。例如,年轻球迷表示“看苏超后找回了对足球的热情”5。
低票价策略:苏超门票定价亲民(如揭幕战仅售10元),降低了观赛门槛,吸引了大量普通民众,甚至出现门票被炒至500元的现象,侧面印证其市场热度5。
政府支持与资源整合的推动力
江苏省政府将足球发展纳入工作报告,2025年拨款1.87亿元用于场馆运营及全民健身,并统筹协调场地、安保、宣传等资源,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保障。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是苏超快速崛起的关键67。

中超联赛的现存问题与反思方向
职业联赛的“专业性”与“亲民性”失衡
票价与球迷距离感:中超门票价格较高,且部分赛事被指责“商业化过度”,导致普通观众参与意愿降低。相比之下,苏超的低票价策略更贴近群众基础5。
竞赛环境信任危机:尽管中超是职业联赛,但过往假球、黑哨等负面新闻削弱了球迷信任,而苏超“干净”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职业联赛在公信力建设上的不足5。
地域文化与球迷文化的割裂
中超俱乐部多依赖企业投资,部分球队因资本变动频繁迁移或解散(如江苏苏宁),导致球迷缺乏长期情感寄托。而苏超以城市为单位,根植于地方文化,更易形成稳定的球迷群体和独特的赛场文化6。

运营模式的创新不足
苏超通过社交媒体“玩梗”(如“太湖三傻”“江南四大菜子”)实现病毒式传播,契合年轻群体的传播习惯。中超在赛事包装、话题营销等方面相对保守,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激活球迷参与度7。

中国足球发展的双向启示
苏超对基层足球的示范意义
激活地方资源:苏超证明,依托地域文化、政府支持和群众基础,地方联赛可成为足球普及的重要载体。其他省份可借鉴其“城市对抗+低票价+文化营销”模式,推动基层足球生态建设56。
培育足球人口:苏超带动了青少年参与热情,社区足球教练反映“报名训练的孩子明显增多”,为中国足球人才储备提供了新路径5。
中超的改革方向
回归足球本质:中超需重建竞赛公信力,减少非竞技因素干扰,同时降低票价、优化观赛体验,拉近与球迷的距离。例如,国安近期开放客队区球票,便是对苏超经验的积极回应4。
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职业联赛应在商业化运营中兼顾社会责任,通过扎根社区、培育本土球星等方式,重建球迷情感联结,避免过度依赖资本导致的“空心化”36。
结语:共生而非对立的联赛生态
苏超的火爆与中超的困境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中国足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缩影。基层联赛的活力与职业联赛的专业性相辅相成:苏超为足球普及注入新动能,中超则需通过改革重拾竞争力。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足球的本质是连接人与社区的文化纽带,唯有回归群众、尊重规律,才能实现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1897
金币
305167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17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火爆现象确实给中国足球,尤其是中超联赛,提供了一些值得反思和学习的点。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启示:

1. 草根性和民众参与度:苏超的成功部分归因于其草根性质,它迎合了民众对足球的热爱和参与欲望。相比之下,中超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政府的角色和市场运营:苏超展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政府在赛事组织、活动保障、宣传造势及文旅体结合等方面下了大功夫,但同时保持了较低的存在感,让市场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3. 赞助商和民营企业的参与:苏超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了赞助商数量,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参与,显示了市场对这种赛事模式的认可和支持。

4. 官场与市场的相互关系:苏超的成功提示我们,官场对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领导。尊重市场规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避免过度干预。

5. 创新和活力:传统的官本位体制可能限制了产品的新意和活力。苏超的成功表明,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的创新和活力是吸引民众关注的关键。

6. 社会需求和效率:市场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并且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和效益。苏超的火爆反映了市场对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赛事的渴望。

7. 反权威社会心态:苏超的草根性恰好迎合了当下“反权威”的社会心态,这提示中超和其他职业联赛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与民众的情感和价值观相契合。

综上所述,中超和其他职业联赛可以从苏超的成功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营,提高民众参与度,激发市场活力,并尊重市场规律,从而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