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河北曲阳北岳庙
北岳庙概况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部恒州镇北岳路,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 500 - 508 年)年间,唐、宋、元、明、清诸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它占地面积 17.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200 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规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荟萃。
建筑特色
德宁之殿
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 年),元代至正七年(1347 年)重建,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殿顶为重檐九脊庑殿顶,这种建筑规制从商周至清代一直只能用于最尊贵的建筑之上。大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2009.8 平方米,通高 25 米,面阔 9 间,进深 6 间,地面均以方砖、条砖墁地,外带回廊环绕,宫殿式双檐高啄的建筑外观,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御香亭
又称敬一亭,为明嘉靖年间的重檐三滴水八角攒尖顶纯木构建筑,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设券门,台基高 1.5 米,新中国成立后重修,保存完好。它是皇帝举行祭祀大典之前更衣的地方,也叫更衣亭,亭子中间原来有一座用石头做的香炉,皇帝在此沐浴更衣后,带领文武官员前来跪拜,并亲自点燃三柱清香,以谢神恩。
三山门
北岳庙第四道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三连门,后改建。门廊下的墙壁之上嵌有两幅曲阳鬼的线刻形象,其长发飘舞、赤膊坦胸、肩扛长戟,腾云驾雾时正手搭凉棚向前张望,面部表情极为狰狞恐怖。这只鬼的形象实际是北岳庙大殿中壁画中的一位飞天神的形象,它是曲阳人侠义的化身。
文化内涵
曲阳石雕
曲阳雕刻始于汉代,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曲阳县南部的黄山盛产汉白玉大理石,洁白晶莹,是石雕的优质材料,这成为了曲阳石雕早期发展的基本因素和条件。北岳庙内保存着从民间征集的古代雕刻 200 余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最佳,是曲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碑刻文化
北岳庙现存碑、碣 200 余通,自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到民国时期,跨越时间 1500 余年。碑刻内容大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诗词歌赋的观后感,书法有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壁画艺术
德宁之殿内东西两壁及北山墙均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巨幅彩色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传说
曲阳鬼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古时一众曲阳人乘船出海,对其中一个相貌丑陋、衣衫不整的小客商不屑与其为伍。航行间海面上惊现海妖,欲倾船噬人,关键时刻,那名面目丑陋的曲阳人纵身跃入海中,化身为面目狰狞如厉鬼的形象,杀退海妖,随后化作一朵祥云升天而去。后来这批曲阳人在北岳庙德宁殿上香时,发现大殿墙上壁画中所绘飞天神的相貌与海上救人的厉鬼一模一样,从此,曲阳鬼便声名远扬,成了曲阳人侠义的化身,为历代人所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