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乃馨(Nene)在《创造营2020》后发展现状与争议态度的矛盾,结合搜索结果信息分析如下:
一、发展困境:从「硬糖少女」到「塌无可塌」
市场定位尴尬
作为泰国华裔选手,郑乃馨早期凭借清新甜美的「邻家妹妹」人设和中文速成能力圈粉,但后续被曝「泰版杨钰莹」标签系重复营销,人设真实性受质疑。成团后受限于外籍身份和资源分配,在硬糖少女303中发展垫底,团体解散后更面临「无代表作、无持续曝光」的困境。
对比同期选手落差
与未成团的徐艺洋等选手相比,郑乃馨既未深耕中国市场,也未在泰国娱乐圈建立不可替代性,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境地。
二、争议行为的「拽」从何而来?
文化立场摇摆引发争议
2025年她在泰国节目中吐槽中国公厕卫生问题,称「感应器坏的太多」,被指以偏概全忽视中国基建进步,引发「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舆论反噬。
早期为避嫌取关涉争议的泰星Bright,后又官宣恋情并为其辩解,被质疑「政治立场投机」。
言行失当加剧形象崩塌
在直播中使用含种族歧视意味的词汇(如n-word),且多次强调「与中国前队友无联系」「不用微信」等言论,被批忘恩负义。
粉丝指出其早期在中国活动时「出入高档场所」,实际鲜少接触普通公厕,吐槽言论缺乏客观性。
三、市场策略与自我认知偏差
泰国市场转型的「底气」
与Bright的恋情使其在泰国获得话题度,加之参演泰版《流星花园》等本土作品,可能误判自身在东南亚市场的号召力。
心理补偿机制的体现
网友分析其「破防式发言」(如直播喊话「谁说我没工作」)反映事业落差下的心理失衡,试图通过争议言论维持热度。
总结:废墟中的「拽」是多重矛盾的产物
郑乃馨的「拽」并非实力支撑的自信,而是源于:
身份认同撕裂:华裔背景使其难以完全融入中泰任意一方文化语境;
事业路径混乱:放弃中国粉丝基本盘却未在泰国建立新优势;
危机公关失败:争议事件中缺乏真诚回应,激化矛盾。
当前其发展已陷入「负面话题驱动」的恶性循环,所谓「拽」更多是市场定位迷失与公众期待错位下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