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归途如虹 |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01
金币
2642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9) —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作者:归途如虹
No.1

《红楼梦》第五回里,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听到警幻仙姑唱了一首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其中,“闲愁”二字可谓点睛之笔。

No.2
面子

“富贵闲人”贾宝玉就有不少闲愁。作为一个“无事忙”的人,他有的是闲情逸致抒发春愁秋恨,以至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这样普通的自然现象都能让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为邢岫烟这样的少女在嫁人后会变得“乌发如银,红颜似槁”而流泪叹息。这样的感伤是轻盈的,甚至带有虚无主义色彩,是贾宝玉这种对少女有着强烈情感依赖的“富贵闲人”特有的愁绪。
贾宝玉不像贾芸、刘姥姥这样的底层百姓需要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不像贾探春、王熙凤这样的管理阶层需要为了家族事务而操心不已;不像贾政、王子腾这样的官场中人需要为了政治前途而战战兢兢。所以,他的烦恼并不是来自任何具体的事件,反而是一种因为极无事,太闲暇而滋生出的百无聊赖情绪。这种闲愁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但是对于贾宝玉而言却是有意义的。这种对红颜易老的感伤提醒着贾宝玉要好好珍惜和少女们在一起的时光,尽力给予她们温暖和快乐,让她们的生命当中多一抹亮色,也让自己可以呼吸一点自由的空气。所以,贾宝玉既闲暇,又忙碌,他要忙着怜香惜玉,对少女给予自己难以抑制的温情,忙着周旋在这些性格各异的少女之间,甚至去替她们背黑锅,以化解她们和老婆子间的纠纷。

No.3
里子

林黛玉也不忙,她作为一个病人,唯一需要忙的就是吃药。所以,她有大量的时间写诗。她写的诗抒发的基本上是一种悲凉的情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严酷环境的控诉;“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是对未来的焦虑不安;“红颜薄命古今同”是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普遍悲悯;“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是一种慵懒无聊情绪的体现。有的人不理解林黛玉为什么如此多愁善感,觉得她虽然体弱多病又父母双亡,但是有贾母和贾宝玉的万般怜爱,有众姐妹的陪伴,有紫鹃这样的贴心人照顾,住在大观园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衣食无忧,也挺幸福的。那么请问,像晏殊这样的太平宰相为什么能写出“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词句呢?难道晏殊不幸福吗?为什么生活富足的北欧人会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呢?
林黛玉不是感受不到幸福,但是她越是觉得幸福越担心自己抓不住幸福。因为她过早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所以幸福对于她而言也是一种负担。她越珍惜幸福越害怕失去。越是看到别人的幸福越是想到自己失去的。精致优雅的富贵闲适生活让林黛玉的内心异常纤细敏感,患得患失,物质上的优渥填补不了林黛玉内心的空洞,因为她重视的是情感。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其实也具有闲愁的成分:她如果像史湘云那样忙着做针线活;如果像薛宝钗那样忙着帮母亲打理家族事务;如果像平儿那样忙着平衡各种人际关系,她都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思念家乡父母,去为找不到归宿而忧伤,去为婚姻大事无人做主而烦恼。

当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忙碌的人也有压力和烦恼。不过忙碌的人可以通过全身心投入于工作而让自己暂时忘记烦恼,而无事可忙又有心事的人自然是满腔闲愁。像林黛玉这样富有诗书的人有愁绪还可以通过写作去抒发,通过阅读去排遣,一个人如果既没有文化又没有事儿干,就容易无事生非了,就可能会给别人找麻烦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01
金币
2642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3
“归途如虹”与“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解析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的含义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完整诗句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这句诗是警幻仙姑对大观园中痴男怨女的“忠告”,传达了一种宿命论和一切皆空的思想观念。作者把人的欢乐比作容易消散的“春梦”,将青春比作容易凋谢飘落水中的“花”,暗示世上一切人事均逃脱不了“散”与“流”的命运,劝诫众人不必自寻烦恼,凡事得过且过,不必“庸人”自扰。

“归途如虹”的含义
“归途如虹”是一个富有寓意的表达,它是一种比喻,形容事情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能够成功,就像彩虹在经历风雨后绽放出美丽色彩。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电视剧《归途如虹》:该词在电视剧里用来形容驻香港部队时涛、何志远等一批优秀军人在完成和平进驻的历史任务过程中,面对驻港英军和客观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出色完成任务的故事,预示着他们的归途就像彩虹一样美好且具有重大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在一些文学作品的情节里,“归途如虹”也可用于描绘人物在经历种种困境与挑战后,实现目标或达成某种和解,迎来美好结局的情景。例如在相关文章中,有人用此词描述本杰明·巴顿的人生,尽管他天生与众不同,一生充满遗憾,但他自立自强,坦然面对得失,他的人生历程可看作是一种“归途如虹”,虽有遗憾却也活得充实而幸福,有尊严。
二者结合的理解
将“归途如虹”与“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结合起来看,可以理解为在人生的旅途中,虽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烦恼,但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必为无谓的事情忧愁。就如同在追求目标的“归途”上,即便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最终就能迎来如彩虹般美好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人生的欢乐与青春易逝,不要被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所困扰,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享受最终成功带来的美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