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取消91%加征关税"协议的墨迹未干,中国商务部迅即宣布对镝、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并启动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
这一"关税缓和"与"资源收紧"的同步操作,折射出全球经贸博弈中资源政治的深层逻辑,也标志着中国正以精准的战略资源管控,重构大国贸易谈判的筹码体系。

全球产业链的"咽喉要道"
5月13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签署关税联合声明,宣布取消对华九成加征关税,看似为贸易争端按下暂停键,然而协议落定的12小时内,中国商务部联合多部门闪电启动专项行动,严打稀土等战略矿产走私,同步强化出口全链条管控。
针对钐、钆等关键稀土,中国实施严格的出口许可,要求企业证明用途非军事化,此次专项行动直指走私,2025年前四月查获案值超80亿元,同比增长300%,正是对美方“民用转军用”套路的精准狙击。

此举不仅戳破特朗普政府“以关税换稀土松绑”的算盘,更暴露美国在供应链博弈中的结构性弱势。
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是制造永磁电机、导弹制导系统、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材料,而中国虽仅占全球稀土储量的35%,却掌握着90%的提炼加工产能。

这种"资源储量-技术产能"的错配格局,使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拥有近乎垄断的定价权,2023年美国国防部更是因此在报告中发出警示的:"中国切断稀土供应将导致F-35战机生产线瘫痪"。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80%稀土依赖中国进口,且精炼加工高度依赖中国技术,一旦断供,美军F-35战机生产线半年内将停摆,特斯拉电机供应链濒临断裂,五角大楼报告直言“战斗力下降40%”。

特朗普曾放言“稀土是美国最危险的依赖”,但现实却是其制造业与国防体系已被“卡脖子”。
关税协议背后的资源筹码置换
中美关税协议文本暗藏玄机,美国保留对华20%芬太尼关税,中国则暂停91%报复性关税,表面上看双方各退一步,实则中国在贸易数据层面作出让步,却通过稀土管制掌握产业链实际控制权。

特朗普政府宣称取消91%对华关税,看似“善意”的背后暗藏玄机,历史数据显示,美对华关税已从2017年的5-8%飙升至2024年的近50%,即便此次调整,中国商品仍面临20%以上关税壁垒。
就连美国媒体都早已披露,特朗普的真正目标是以“关税让步”换取中国放松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限制,关税不过是谈判桌上的筹码,稀土才是其志在必得的战略命门。

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直言:"战略矿产走私猖獗,部分境外实体正以'第三国转口'规避管制",此举既封堵了资源非法外流通道,又向美国释放明确信号,在稀土供应链主导权问题上,中国无意妥协。
中国布局早有先手,美“脱钩”幻想破产 从2023年将稀土纳入《大宗产品出口报告统计调查制度》,到2025年4月更新两用物项管制清单,中国已构建从数据监控到技术封锁的完整体系。

反观美国,加州稀土矿仍需依赖中国加工,所谓“盟友替代供应链”短期难成气候,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技术与63%萃取专利,而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虽储量丰富,却因技术空白沦为“摆设”。
矿石需运至中国加工后再高价回购,这种“产业链绑架”意味着,美国军工与新能源产业的命脉,始终攥在中国手中。

日本经济产业省评估显示,若中国全面断供,其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下降70%,美军导弹产能则需3-5年才能重建替代供应链。
全球产业链的隐形重构
与2018年贸易战时期的大规模关税互怼不同,此次中美博弈呈现出"精准打击"特征,美国以芬太尼关税施压中国医疗产业,中国则用稀土管制直指美高端制造命门。

而这种"产业痛点对攻"的模式,则是直接标志着双方的资源政治进入2.0阶段。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下降17%,但出口均价飙升43%,印证了"减量提质"的战略管控成效,特别是随着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推进,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已成不可逆趋势。

稀土王牌并非“一锤子买卖”,而是中国基于资源禀赋、产业链掌控与规则制定的系统性战略,其威慑力不在于即时制裁,而在于迫使对手在技术、经济、外交多重维度权衡代价。
随着全球产业链“稀土依赖”的刚性结构固化,中国这张王牌,正以“柔中带刚”的姿态,在大国博弈中书写新的平衡方程式。

现在的稀土正成为破解西方技术封锁的“反向工具”,中国对稀土下游应用技术的加速研发(如第三代半导体中的稀土掺杂技术),不仅削弱美国芯片制裁效果,更迫使欧盟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2024年中欧新能源协议签署前,德国车企因稀土供应压力主动调整对华立场,折射资源杠杆的隐性影响力。

中国稀土反制不仅是一场贸易战的战术胜利,更暴露了全球化时代“资源-技术-权力”的三角关系,当美国试图用关税撕裂产业链时,中国以稀土为杠杆,撬动了整个高端制造体系的脆弱根基。
这场较量提醒世界,真正的战略安全,不在于关税壁垒的高筑,而在于对核心资源的掌控与核心技术的自主,未来稀土或将持续作为“沉默的武器”,在无声处改写全球权力方程式。

结语
此次关税协议仅缓解表面矛盾,稀土管控的收紧将倒逼美国加速本土产业链重建,但历史数据表明,美国稀土自给率从2018年的0%提升至2024年的20%,仍需十年以上。
而中国则借技术、产能、资源三重优势,牢牢掌控全球工业命脉,当特朗普仍在关税数字中挣扎,中国已悄然将博弈维度升至资源主权层面一束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