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县——古建瑰宝之地
新绛县古建概况
山西新绛县是晋国故都,也是山西六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保存了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宛如一座露天的古建筑博物馆,让游客应接不暇。
部分知名古建筑介绍
福圣寺
建筑布局:位于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光村,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佛教文化古建筑群落。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洞、藏经阁,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特色景观:寺内有一尊独特的渡海观音,观音身后层层波浪做出了立体效果,区别于常见刻画美丽观音的古建筑。
白台寺
独特形制:山门已不见,正门迎面是依土崖建造的三滴法藏殿。一层中间在土崖上砌洞,内设神坛祭祀药王神。法藏阁有二层阁楼,宽大可俯瞰周围良田。
其他建筑:围墙内还有释迦殿、后大殿、弥陀殿、配殿等,院里还有唐代种下的槐树。
泉掌关帝庙
屋顶装饰:采用重檐歇山顶,屋顶有五彩琉璃装饰,等级较高。
特色石柱:有11根浮雕盘龙柱,每根柱子上的龙爪抓有人头、人腿、鱼、鳖等,寓意劝人向善。此外,武圣、神勇牌匾和石碑的字体特殊且耐看。
龙兴寺
历史沿革:最早为道观,始建于唐,唐高宗咸亨元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因武宗灭佛运动,寺内建筑几乎毁尽,唯有塔院幸存。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还曾改寺为宫。
建筑特色:龙兴寺有三宝,即龙兴宝塔、碧落碑、宋金彩塑。龙兴宝塔刚建成时只有8级,清朝重修时加到13级,呈八角形,通高43.7米,是绛州古城的独特标志,也是唯一可以攀登的唐塔。大雄宝殿的佛像很精致,后面还有一座宋金墓。
新绛天主堂
历史渊源:新绛是山西传入天主教最早的地方,明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第一座天主教堂。现在的天主教堂是1937年由荷兰籍主教孔照明主持建造的。
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建筑,其尖拱窗、飞扶壁和尖顶塔楼与中国的歇山顶相结合,在中国现存的哥特式教堂中独树一帜。
三官庙
位置与俗称:位于韩家巷西口,俗称葫芦庙。
特色彩塑:最值得打卡的是殿内彩塑,现存三官塑像是山西地区已知现存最早的三官像。
绛州大堂
建筑年代与规模:是山西遗留的三座元代署衙之一,主体形制与霍州大堂、临晋县衙大堂相同,但绛州大堂面阔七间,单体规模最大。
历史遗迹:玻璃覆盖下是考古发掘出的古代地面,包括自唐至清历代建筑遗址。
绛州三楼
建筑构成:包括鼓楼、钟楼和乐楼。鼓楼创建于元代,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钟楼始建于北宋,元、明两代有重修,内悬的万斤铁钟是金天德三年绛州本地所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钟;乐楼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乐楼地势最低,逢年过节还会有免费的民众表演。
新绛文庙
建筑历史:至迟为宋代所建,后经元明清历代增修。
建筑特色: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建式建筑,献台前有龙坡,现已用玻璃保护起来。
绛守居园池
历史地位:是绛州署衙的后花园,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是我国北方现存保存较好最古老的园林。
景观特色:登上园内的嘉禾楼,可看到不远处的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