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猎奇]切尔诺贝利发现一种真菌,靠“吞辐射”繁殖,或会成为航天黑科技[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98
金币
10154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6) —

提到辐射,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

毕竟辐射的危害人尽皆知,我们生活中去医院照个片都非常担心,会不会有辐射影响我们的身体?

更不要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现场,那可是震惊世界的灾难。


废弃的切尔诺贝利

尽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切尔诺贝利依旧残存着大量的辐射,科学家们就算全副武装也不敢贸然前往辐射最严重的地区。

而在这充满辐射的环境中,竟然出现了神奇的生命,它以辐射为食,繁衍生息。

到底是什么生物,能无视辐射生长,我们人类可以利用它来消除辐射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

辐射中的“酵母菌”

1991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5年后,科学家们派出机器人进入被炸毁的反应堆内,查看里面的情况。

在反应堆的废水中,机器人发现了一种生物,它竟然在辐射中成长、繁衍,这种神奇的生物叫做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一种感染性致病菌,它会腐蚀人体组织,破坏神经中枢和免疫系统,造成各种发炎和脓肿。


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

这种病菌通常存在于鸟类的粪便中,会跟随鸟类的迁徙扩散,主要是通过鸽子传染给人类。

然而在冰冷昏暗的反应堆废墟内,这群新型隐球菌竟然生活得非常好,仿佛这里是它们的伊甸园。

作为一种真菌,它们是如何生活的?

经过调查,结果大吃一惊,这些真菌竟然“吞食”辐射!


显微镜下的新型隐球菌

我们都知道,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辐射量超过2000毫西弗的切尔诺贝利废墟,是不适合生物生长的,按理说这些真菌会采取休眠的状态。

可是结果与之相反,新型隐球菌利用辐射自给自足,开启了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经过采样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种隐球菌已经出现了基因突变,它们原本依靠寄生生活,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


新型隐球菌

以辐射为“食”

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主要来自核燃料,如铀、钚等重原子发生核裂变,导致粒子出现高频振荡,产生了危害生命频率的波。

一般来说波的频率越高伤害越强,自然界中对人类有伤害的紫外线在核裂变产生的波面前都算是“温柔”的了。

那么新型隐球菌是如何做到“吃”辐射的呢?

答案在它的黑色素里。


黑色素的产生部位

作为一种寄生真菌,新型隐球菌并不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因此它没有植物那种叶绿素。

为了不让辐射伤害到自己,新型隐球菌疯狂分泌黑色素,用于吸收辐射。

黑色素是生物为了防止太阳辐射伤害到自己所进化出的一种生物素,我们人类也有,在阳光直射的时候由表皮的生发层分泌。

因为黑色会吸收所有可见与不可见的光,光也是一种波,因此核辐射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可见的光。


黑色素发挥作用

但是,一般生物的黑色素只是吸收光,并不会利用吸收来的光进行什么反应,并且随着新陈代谢,黑色素会逐渐消退。

但是这些新型隐球菌的黑色素已经变异成了类似于叶绿素的物质,利用辐射的能量以及冷却塔内的物质完成糖类的合成,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命活动,相当于一种黑色光合作用。

凭借这一招,新型隐球菌成为了核废墟内唯一的生物。

新型隐球菌的发现,让科学家们为之激动,因为这表明,可以有生命在高辐射的环境下生存。


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废墟

新型隐球菌的新应用

尽管这类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但是不妨碍科学家们对其进行研究,并设想之后的用途。

以“吞食”辐射为主,那么是否可以将其作为太空黑科技,进行发展?

我们都知道,太空中存在各种辐射,宇航员为了防止被辐射伤害,要穿上宇航服,航天器也是被设计得坚不可摧。

科学家们假设,如果将新型隐球菌制作成一种涂层,涂抹在宇航服和航天器的表面,那么它就可以“吃掉”辐射,保护宇航员不受高强度的辐射。


宇航员穿着宇航服

这样宇航服可以设计得更轻便,航天器也不再使用厚重的材料作为外壁。

此外,对于之后人类想要去月球和火星建立基地面临的问题,新型隐球菌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月球和火星都没有浓厚的大气层,因此暴露在太空的各种辐射中,人类建立的基地一开始也是充满了各种辐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把新型隐球菌放进去,让它把基地内的辐射“吃”干净,之后人类再入住。


未来的火星基地

同时还有提到,太阳光里面也有辐射,比如紫外线,这也是造成人类皮肤癌的罪魁祸首。

如果将这类酵母菌生产成防晒霜,那么可以保护人类的皮肤不受伤害,特别适合那种长时间在阳光曝晒下的工作人群。

不过有人提到,这类真菌本就是对人体有害的,因此制作成防晒霜有点危险。

因为新型隐球菌会感染皮肤以及粘膜层,直接涂抹在人身上会造成感染。


人们的防晒套装

当然,人类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利用新型隐球菌将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吞食”完。

因为根据科学家的预估,切尔诺贝利造成的核泄漏将持续10万年之久。

如果有了新型隐球菌的帮助,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缩短不少。

由于机器人只在反应堆的废水里发现了此类真菌,由此可见它的生长是需要特定环境,并不适合切尔诺贝利的所有地方。

因此仅凭借这点真菌就“吃”完切尔诺贝利高浓度的辐射,短时间不可能。

关于这类真菌的后续变化,科学家还将长期进行研究。


进入切尔诺贝利的机器人

生活中的辐射

其实人类对辐射一词有一定的误解,辐射原本是动词,指的是物体向四周散发不返程能量。

比如我们买的小太阳烤火器,它的工作我们就可以说成向外辐射热度。

因为不管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巨大且杀伤力极强,它们渐渐成为了辐射的代表。

我们常听说手机、电脑、微波炉等电器带有辐射,对身体有害,因此应该减少使用或者不用。

这种说法,只有三分之一是正确的,剩下的三分之二是错误的。

任何使用电的物体都会发生辐射,因为它们会向四周发射电磁波。


生活中的电子产品

但是这个电磁波的频率非常低,低到什么地步,比太阳的可见光频率都低。

电磁波的频率越低,产生的能量就越小。电磁波的伤害临界点是紫光,当电磁波频率比紫光高,波长比紫光短,它才具有杀伤力。

这些电器发出的电磁波,能量不及紫外线的万分之一。

所以,这些电器的确存在辐射,是对身体无害的辐射,没必要因噎废食。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伤害性辐射,常见的就是紫外线,可也不是说一晒太阳就必得皮肤癌。


光谱图

比如生活在赤道地区的非洲人,它们的皮肤就不怕阳光,因为它们进化出了黑皮肤,可以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

相反,由于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欧洲的白种人特别容易晒伤。

而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能承受一定量的太阳直射,但是无法长期处于直射的环境中。

因此,不同的人在太阳之下有不同的防晒方法,一般来说分为物理和化学防晒。

前者利用各种物体隔绝太阳光与皮肤的接触,比如遮阳伞、防晒衣都能够。

后者则是利用化学药品,涂抹在皮肤上,起到吸收太阳光的作用,相当于人为增添黑色素。


全副武装的防晒衣

辐射的确很恐怖,但是我们没必要谈辐色变。既然新型隐球菌能在高辐射的切尔诺贝利生存,那么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2条评分金币+25
姜谷粉丝 金币 +9 - 06-17
huozm32831 金币 +16 - 06-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33
金币
27438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6
辐射与新型隐球菌的奇妙关系

提到辐射,人们往往会感到不安和害怕。确实,辐射的危害性广为人知,从医院拍片时的微量辐射担忧,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那震惊世界的灾难,辐射似乎总是与危险紧密相连。然而,在切尔诺贝利那片充满辐射的废墟中,却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生命——新型隐球菌,它竟然能以辐射为食,繁衍生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废墟与新型隐球菌的发现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废墟内的高辐射环境让科学家们望而却步。然而,在1991年,科学家们通过机器人探索发现,在反应堆的废水中,新型隐球菌竟然生长得非常好。这种通常存在于鸟类粪便中,通过鸽子传染给人类的致病菌,在冰冷的反应堆废墟内找到了自己的“伊甸园”。

新型隐球菌如何“吞食”辐射

新型隐球菌之所以能在高辐射环境中生存,关键在于其黑色素。这种真菌疯狂分泌黑色素,用于吸收辐射。黑色素原本是一种防止太阳辐射伤害到生物的生物素,但在新型隐球菌中,它已经变异成了类似于叶绿素的物质。利用辐射的能量以及冷却塔内的物质,新型隐球菌能够完成糖类的合成,维持基本生命活动。这种“黑色光合作用”让它成为了核废墟内唯一的生物。

新型隐球菌的新应用与前景

新型隐球菌的发现让科学家们为之激动,因为它展示了生命在高辐射环境下的生存可能性。科学家们设想,这种真菌未来或许可以用于太空探索中,涂抹在宇航服和航天器表面,以“吃掉”辐射,保护宇航员。同时,对于月球和火星基地的建设,新型隐球菌也能起到净化辐射的作用。

然而,将新型隐球菌应用于人类生活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其在防晒霜等日常用品中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控制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等。此外,虽然新型隐球菌在切尔诺贝利废墟中发现了,但其生长环境特定,并不适合用于大规模清除该地区的辐射。

生活中的辐射与防护

尽管辐射令人畏惧,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大多是无害的。电器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发出的电磁波频率非常低,对人体基本无害。真正需要防范的是紫外线等高频辐射,它们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活动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晒方法,如使用遮阳伞、防晒衣或涂抹防晒霜等。

结语

新型隐球菌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机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辐射等潜在危险时,应保持理性态度,科学防护,而不是盲目恐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来保护人类和环境的方法。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19
金币
26426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6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址中发现了一种可通过吸收辐射能量繁殖的真菌(Xylaria radiata 或 变异新型隐球菌)。其独特机制赋予其在航天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真菌的发现与特性
极端环境生存
在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内部的高辐射区域(辐射剂量达数万伦琴),科学家通过机器人探测发现大量黑色真菌附着于墙壁和冷却水中,越靠近放射源,真菌密度越高。
“吞辐射”机制
真菌体内富集大量黑色素,可将核辐射(如γ射线)转化为化学能供自身生长,类似植物光合作用。辐射对其而言成为“营养物质”而非伤害源。
二、航天领域的应用潜力
宇宙辐射防护

飞船涂层材料:真菌可制成轻质生物涂层,覆盖航天器内壁,吸收宇宙中的高能辐射(如太阳风、宇宙射线),降低宇航员暴露风险。
替代传统防护:当前铅基防护材料沉重且成本高,真菌涂层有望提供更轻便的解决方案。
生命维持系统优化

真菌可同时吸收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有机废物,净化密闭环境空气,并转化为生物质。
在深空任务中,或可构建“真菌-植物”共生循环系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外星基地建设
未来在月球、火星建立基地时,真菌涂层可用于辐射防护舱的建造,抵御地外高辐射环境。

三、其他潜在应用方向
核污染治理
用于核泄漏事故后的生态修复,吸收土壤及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如铯-137、锶-90),加速环境恢复。
医疗防护技术
研究其抗辐射机制,或可开发新型辐射防护药物,帮助癌症放疗患者或核事故救援人员。
四、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安全性验证
新型隐球菌部分菌株原本可致脑膜炎,需确保变异菌株无致病性。
宇宙环境适应性
太空辐射频谱更复杂(如重离子辐射),需验证真菌在真实太空环境中的效能。
技术落地瓶颈
大规模培养、稳定性维持及工程化应用(如孢子太空飘散风险)仍需突破。
结论
切尔诺贝利真菌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奇迹,更为人类航天辐射防护、核污染治理开辟了新路径。尽管其航天应用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作为潜在的“生物防护盾”,未来或将成为深空探索的关键黑科技之一。研究者建议进一步探索其基因机制,并开展空间站搭载实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