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阅读
  • 3回复

[猎奇]地球年龄到底有多大?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吵翻了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98
金币
10154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6) —

当你在仰望星空时,有人已经在丈量脚下的大地。

你有没有思考过?地球为什么长这个样子?换句话说,就是地球的起源。


有地质学家认为,地球现在的模样是不断发大水的结果,洪水上上下下地冲刷,海平面涨起又落下,长年累月,就有了丘陵和低谷。这种由水造就地貌的说法,被后来人称为“水成论”。

有人认为地貌的形成跟洪水无关,而是火山爆发和地震造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火成论”。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两派的科学家为此无休止地争论了很多年。

那到底谁说得对呢?18世纪中期,英国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在观察农田的时候,发现洪水不断冲刷的结果,是把大石头粉碎成小砂砾,然后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假如地球真的是被洪水冲刷成今天的样子,恐怕要比现在光滑得多。所以,一定有另一种力量让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最终形成高山和丘陵。照这么看,“火成论”更有可能。

此时关于地球如何形成的问题,也从“水成论”和“火成论”之争,变成了“灾变”还是“均变”的争论。


“灾变”是说,地球经历过无数巨大的灾害,每一次都会彻底改变地球的面貌。相反,“均变”的观点认为,地球的变化非常缓慢,不存在突然而又剧烈的变化。

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就是“均变”理论的支持者,1830年,他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一本书,叫《地质学原理》,莱尔的这本书除了系统性地介绍了地球样貌的变迁,还建立了一套新的地质学纪年法,如寒武纪、白垩纪、侏罗纪这些名词,都是莱尔创造出来的。

有了时间的划分方法,关键问题就来了: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1.地球年龄之谜

最早尝试解谜的是法国人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在18世纪70年代,他通过模拟地球的散热方式,利用总的散热量来推算地球的年龄。根据他的算法,地球的年龄在7.5万-16.8万年之间。

咱们现在认为,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亿年,与勒克莱尔的数据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到了19世纪中期,搞科研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勒克莱尔的结果,比如达尔文认为,苏格兰的维尔德地区起码需要3亿年才能变成今天的模样。


开尔文勋爵

大家你争我吵没个结论,这时候,一个学术界的大牛——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突然关注起了这个问题。开尔文是热力学的开创者之一。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球、太阳乃至整个宇宙都处在一种热量耗散的过程中。

按照这个理论,地球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高热量的岩浆球,其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直到将热量完全耗散掉变得彻底冰冷死寂。这样一来,只要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初始温度(也就是岩浆的温度)、岩层的导热系数以及地温梯度,就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地球的年龄。

他算出来地球只有2400万年。


然而,根据当时出土的一些化石,这些化石的年龄可比两千万年久远多了。

化石对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非常重要。它不仅交代了地球本身的变化,还包含了大量生物的信息。如果说普通的石头只能吸引地质学家的注意,那么面对神奇的化石,生物学家们也忍不住参与进来。

2.恐龙化石横空出世

1787年,有人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现了第一块化石。现在看来,那块化石应该属于一种叫鸭嘴龙的恐龙,但在当时,没人知道世界上居然还有恐龙这种生物,科学家只知道这骨头大得吓人,却实在找不到其他线索。

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出土,法国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第一次提出了“生物灭绝”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一些物种发生灭绝。


无独有偶,英国一个建筑工地的年轻监工威廉·史密斯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史密斯认为,化石在岩层中有着特定的位置。根据岩石层的位置,就能推断出化石的年龄。他的观点给岩石年份的测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也间接证明了灭绝的存在,而且不止一次的大灭绝。

1822年,有一天,乡村医生曼特尔在路边捡到了一颗奇怪的“石子”,经曼特尔辨认,它好像是某种动物的牙齿化石。他尝试着根据牙齿还原动物的样子,结果把自己吓了一跳:假如这种动物真的存在,那应该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身长几十米的巨型食草动物。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曼特尔赶紧跟好基友巴特兰牧师说了这件事,巴特兰说,这事儿了不得,你可千万别乱说。于是,曼特尔拿着这颗大牙四处去找大牛们求助,却碰了一身钉子。名噪一时的权威居维叶看了一眼说,不就是个河马牙嘛!

曼特尔不死心,又把化石拿去伦敦博物馆,一个工作人员看了看说,是化石,但和蜥蜴有点像,你要非说是新动物,就把它叫做“禽龙”。


禽龙

曼特尔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去伦敦,巴特兰后脚就找到了新的恐龙化石。这个巴特兰特别有心机,嘴上叫曼特尔小心谨慎,等自己找到化石的时候,却二话不说直接发表了文章,他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斑龙。

虽然曼特尔先发现了恐龙化石,但“第一个恐龙化石发现者”的名号却被巴特兰抢走了。

到了20世纪,大量化石相继出土。这么多的化石,让古生物学家们很头疼,更要命的是,这些化石的年龄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地球年龄的估计。这可怎么办呢?

3.化学元素发现之旅

就在人们纠结地球的真实年龄的时候,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站了出来,他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地球到底有多古老。

不过在说卢瑟福之前,我们先聊聊另一个基础学科——化学的发展。如果说地质学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尺度探究地球是什么,那化学就是从更小的尺度上回答这个问题。地质学家能说出这块石头有多少层,而化学家能说出每一层里包含什么元素。


这些元素是怎么发现的呢?其实一开始,很多都是在乱七八糟的实验中偶然得到的。那些撞大运的主要是炼金术士。

举个例子,1675年,一个叫恒内希·布兰德的德国人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可以从人尿里提炼出黄金!捣腾了几个月,布兰德还真得到了点什么东西——别想多了,并不是金子,而是白磷。

所以,人们最早对化学的认识,都是拜布兰德之类的炼金术士所赐。随着波义耳和牛顿这些科学界的大牛纷纷加入炼金行列,炼金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炼金术的科学比重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普通人开始利用炼金术的副产物促进生产,化学也就慢慢地独立了出来,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对原子理论的贡献,更是让这个学科日渐完善。


可是,随着元素越来越多,如何归纳总结成了问题。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在此之前,化学元素要么按照原子量排列,要么按照跟氧的亲和能力排列。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兼具了两种功能:既按原子量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又创造性地把性质类似的元素放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能查阅已经存在的元素,还能预测可能存在的新元素,让化学家们的研究方便了不少。

19世纪还给了化学另一个惊喜,那就是放射效应。跟之前炼金发现元素一样,这件事也是偶然。


居里夫人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不小心把一包铀盐放在了抽屉里的底片上,结果吃完饭回来,惊讶地发现底片被烧了一个印子。这是为啥呢?他也不知道,于是吩咐自己的一个博士生,你来搞明白吧!这个博士生叫玛丽·居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那会儿刚跟丈夫皮埃尔结婚,两个人正忙着研究一堆神秘的铀矿石。他们发现这些石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质量不会减少。这件事还没弄明白,导师又给了新的任务,看上去似乎是难上加难,但居里夫人很快意识到,铀矿释放能量跟铀盐烧黑底片,其实是一回事。顺藤摸瓜查下去,她不仅发现了放射效应,还发现了两种新元素,最后拿了两次诺贝尔奖。


卢瑟福

讲完这些知识作铺垫,咱们就可以讲卢瑟福是怎么测地球年龄了。1907年,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的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叫做半衰期。通过测量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再分析岩层中矿物质的衰变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年龄。

当时,卢瑟福最早发现的矿石半衰期大约在7亿年,这意味着,地球的年龄远比7亿年要长,他估计在10亿年左右。

4.地球的绝对年龄

很可惜的是,卢瑟福又去继续他的核物理研究了,没想去测算地球的年龄。

历史把这个任务交给了C.帕特森。1948年,他在导师H.布朗指导下,在芝加哥大学做关于陨石中铅同位素含量测定和计算的博士论文。

他们假设陨石是太阳系中没能形成较大天体而散落在太空的遗留物,这就意味着,这些陨石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只要测出陨石的年龄,就差不多知道地球的年龄了。


1953年,他拿到了来自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的样本,立即带到设在芝加哥大学的阿贡国家实验室,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质谱仪。

实测结果很快出来了:45.5±0.7亿年。这就是地球的精确年龄值。1956年,成果发表了,帕特森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测算出地球“绝对年龄”的人。

2条评分金币+20
姜谷粉丝 金币 +6 - 06-17
huozm32831 金币 +14 - 06-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892
金币
274278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6

  地球年龄的探秘之旅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聊到了地球年龄的探秘之旅,从“水成论”与“火成论”的争论,到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均变论”,再到开尔文勋爵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地球年龄的估算,以及化石的发现与生物灭绝的提出,每一步都充满了科学的探索与辩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包括恐龙化石的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以及最终如何通过放射性元素测定地球的绝对年龄。

  1. 恐龙化石的横空出世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出土,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许多如今已经灭绝的生物。特别是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地球历史的揭示提供了重要线索。

  - 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178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现了第一块被认为是恐龙化石的遗骸。最初,科学家们并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生物,但随着更多化石的出土,法国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首次提出了“生物灭绝”的概念。

  - 生物灭绝的证据: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化石被发现,尤其是恐龙化石,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历史上存在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化石不仅记录了地球本身的变化,还包含了大量生物的信息。

  - 恐龙化石的命名:乡村医生曼特尔在路边捡到了一颗巨大的牙齿化石,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的巨型食草动物,后来被称为“禽龙”。而随后,巴特兰牧师发现了另一种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斑龙”,尽管曼特尔是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人,但“第一个恐龙化石发现者”的名号却被巴特兰抢得先机。

  2. 化学元素发现之旅与元素周期表

  在探索地球年龄的过程中,化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化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归纳,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元素,并最终由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炼金术士的贡献:早期的化学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炼金术士的偶然发现,如恒内希·布兰德从人尿中提炼出白磷,为化学元素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量和性质进行分类,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 放射性的发现:19世纪末,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放射性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原子核的秘密,还为后来测定地球年龄提供了新方法。

  3. 地球的绝对年龄测定

  最终,科学家们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来测定地球的年龄,这一方法由卢瑟福提出,并由C.帕特森在20世纪中叶得以实施。

  - 卢瑟福的半衰期理论: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个固定的时间,通过测量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可以推算出岩石或矿物质的年龄,进而估算地球的年龄。

  - 地球的绝对年龄测定:1953年,C.帕特森利用质谱仪测定了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中的铅同位素含量,最终得出了地球年龄为45.5±0.7亿年的结论。这是人类首次较为准确地测定出地球的绝对年龄。

  综上所述,地球年龄的探秘之旅充满了科学家们的智慧与探索精神。从最初的“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到通过化石揭示的生物灭绝历史,再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以及最终利用放射性元素测定地球的绝对年龄,每一步都是科学进步的见证。这些发现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历史和构成,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19
金币
26426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6
地球年龄的探索与争议
不同阶段的地球年龄推测
在探索地球年龄的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科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早期粗略估算:18世纪70年代,法国人乔治 - 路易·勒克莱尔通过模拟地球的散热方式,利用总的散热量来推算地球的年龄,得出地球的年龄在7.5万 - 16.8万年之间,但这与如今认知的地球年龄相差甚远。
开尔文勋爵的计算:1862年,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基于对地球从熔融状态冷却所需时间的计算,得出地球的年龄在2000万年到4亿年之间;后来他又根据地温梯度推导出一个地球散热模型,计算出地球年龄在9800万年至4亿年之间。不过,这个结果未得到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认同,他们认为时间太短。

现代科学测定: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年龄是45.5亿岁。美国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在1956年公布研究成果,得出地球年龄是45.5 ± 0.7亿岁。该结论是基于铀铅测年法,他利用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坑的陨石样本,通过测量样本中铅和铀的含量,并获取样本形成时的初始值,计算出地球年龄。
引发争议的原因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地球年龄的看法存在争议,主要源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研究视角差异:地质学家从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貌变迁角度出发,认为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等作用塑造了如今的地球面貌,这些过程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生物学家则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考虑,地球上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演化历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实现。而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主要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地球散热模型来计算地球年龄,没有充分考虑地球内部复杂的地质活动和能量来源等因素,导致计算结果与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认知不一致。

测量方法局限:早期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和完善,例如开尔文勋爵的计算未考虑到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热源,使得计算出的地球年龄不准确。而现代的铀铅测年法虽然较为科学,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如很难找到地球形成时的样本,且确定样本形成时的初始数据并非易事。
现代测定地球年龄的科学方法
目前最科学的测定地球年龄的方法是放射性定年法,具体通过热电离质谱仪进行测量。

原理:放射性同位素在可预测的时间内分解,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铀235和铀238)会按照固定的概率发生一系列的衰变,并最终生成铅。通过分析样品中不同同位素(如铅和铀)的比例,从而进行年龄的推算。
应用:科学家在加拿大北部发现了40.3亿年前的岩石,在澳大利亚发现了43亿年前的矿物,通过分析人类登月收集的月球岩石,发现这些岩石的年龄大约在44亿 - 45亿年之间。这些都为确定地球年龄提供了重要依据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68
金币
153
道行
327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6-16
46亿年,现在地理上都这样认为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