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过程中,最初只是留心其中故事情节,想要知道这部长达一百回的世情大书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在后世被视作“洪水猛兽”,以至到了现在,还让“正人君子”们避之唯恐不及,依然谈《金瓶梅》色变。
也许答案就在东吴弄珠客的这段话中: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不过,等到我二刷、三刷《金瓶梅》的时候,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首饰、服饰、名物等方面的内容,则颇感兴趣。
古人有云:一事不知,君子之耻。所以,为了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又陆陆续续在网上买了一些关于《金瓶梅》解读的书籍或是资料。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金瓶梅鉴赏辞典》和扬之水的《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的确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
尤其是扬之水的这本《物色:金瓶梅读“物”记》,虽然薄薄一本,但内容扎实,考证翔实,图文并茂,印刷考究。扬先生认为,以物色串联情色,是《金瓶梅》的独到之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几乎无他作可及。确实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但可惜的是,这两本书毕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都能解决我在阅读中的所有问题。比如,书中出现次数虽不多的一个词“眉子”。
仔细检索了一下,《金瓶梅》中“眉子”这个词,在全书中的次数仅有七次。分别为:
1.“正说着,只见潘金莲上穿丁香色潞紬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白绫竖领,妆花眉子,溜金蜂赶菊钮扣儿;下着一尺宽海马潮云、羊皮金沿边挑线裙子;大红缎子白绫高底鞋,妆花膝裤;青寳石坠子,珠子箍——与孟玉楼一样打扮。”(第十四回:花子虚因气丧身,李瓶儿送奸赴会)
2.“(李桂姐)上穿白绫对衿袄儿,妆花眉子,绿遍地金掏袖;下着红罗裙子。打扮的粉妆玉琢。”(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

3.“因看见妇人(指潘金莲)上穿沉香色水纬罗对衿衫儿,五色绉纱眉子。下着白碾光绢挑线裙子,裙边大红光素缎子白绫高底羊皮金云头鞋儿。”(第十九回:草裏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
4.“李瓶儿是大红蕉布比甲,金莲是银红比甲,都用羊皮金滚边,妆花眉子。”(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5.“看见李桂姐穿着紫丁香色潞州紬妆花眉子对衿袄儿,白展光五色线挑的宽襕裙子,用青点翠的白绫汗巾儿搭着头。”(第四十五回:桂姐央留夏花儿,月娘含怒骂玳安)

6.“潘金莲上穿黑青回纹锦对衿衫儿,泥金眉子,一溜【扌寨】五道金三川钮扣儿;下着纱裙,内衬潞紬裙,羊皮金滚边。”(第六十七回:西门庆书房赏雪,李瓶儿梦诉幽情)
7.“不一时,吴银儿来到。头上戴着白绉纱【髟狄】髻、珠子箍儿、翠云钿儿,周围撇一溜小簪儿,耳边戴着金丁香儿;上穿白绫对衿袄儿,妆花眉子;下着纱绿潞紬裙,羊皮金滚边;脚上墨青素缎云头鞋儿。”(第六十八回:郑月儿卖俏透密意,玳安殷勤寻文嫂)
以上七处,都出现了“眉子”这个词,或者说“眉子”这个东西。其中“妆花眉子”五次,“五色绉纱眉子”和“泥金眉子”各一次。

而使用或穿着“眉子”的这几个人,都无一例外堪称是书中的“时尚达人”。潘金莲和李瓶儿是西门庆最喜欢的两个美妾,而李桂姐和吴银儿也都是丽春院色艺俱佳的当红妓女粉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天,翻箱倒柜地查找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终于在张金兰的《金瓶梅女性服饰文化》和孙晨阳等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辞典》等书中,找到了对“眉子”的比较专业权威的相关介绍。
“眉子”是明代女性所穿的披肩。上施以彩绣,又因为形状如云朵,故又称为“云肩”。清初文人李渔的《闲情偶寄》载“云肩以护衣领,不使沾油”。

根据前文所引《金瓶梅》的相关描写,可以知道“眉子”的使用情形,大概是穿在外衣之外,肩膀之上的衣领处。
眉子的材质应该比较贵重,等闲人恐怕用不起,算是当时的奢侈品。“泥金眉子”是将金屑碾成粉,混水调和以后抹涂在眉子上;“妆花眉子”则是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在眉子上织出各种花纹;“五色绉纱眉子”的性质与“妆花眉子”大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