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随着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迅速陷落。然而,东北人民并未屈服,他们拿起武器英勇抗击日军,尽管缺乏任何补给,依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段时期,尽管日军的气焰正盛,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最为艰难,但汉奸的数量却在抗日战争中最为稀少。
随着日军全面侵华,他们占领了更多的领土,但由于兵力不足,逐渐面临了“治理难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军决定借用汉奸实施“以华制华”政策。特别是在冈村宁次出任华北司令后,汉奸的数量急剧上升,一度突破百万。
汉奸的行为令人无法容忍,他们为了保命、贪图荣华富贵,完全背离了民族的情义,成为了日寇的帮凶。与其合作,他们不仅助长了日军的暴行,还肆意利用日军的权势肆虐百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汉奸在日军眼中并非平等对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各有高低,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同等的恶行。大家熟知的伪军,其实仅是最底层的汉奸。
伪军,俗称“二狗子”,是许多影视作品中的常见角色。他们无论面对何种日本人,总是低三下四地赔笑脸,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到日本军人的惩罚。即便是最不起眼的日本士兵,他们也会毕恭毕敬地称呼其为“太君”,并完全听从其命令。
“二狗子”这一外号来源于他们极具对比性的双重性格,面对日本人时是卑微讨好,面对百姓时则是暴虐残忍。他们似乎要将自己所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在自己的同胞身上,暴露出他们的丧失人性。
伪军的构成复杂,有些是当地的地痞流氓,这些人原本就不受百姓欢迎,平日里便以欺压百姓为乐。日本侵略后,他们不但没有悔改,反而选择加入伪军,藉此发泄他们对百姓的愤恨,肆意为恶。还有一些伪军出于生计,被迫加入,但他们心里仍存有一丝良知,尽管如此,这些人也未必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
另外,也有一些伪军原本是国民党军的士兵,他们在被俘后,心志动摇,最终选择加入伪军。由于曾经是正规军,他们的战斗力较强,因此带来的危害更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伪军,他们都处于汉奸的最底层,面对日本兵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生死自主权。
与伪军相比,另一类汉奸的地位稍高,他们在影视剧中同样常有出现,例如《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能读书识字的人已经不多,而能够为日寇担任翻译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虽然这些翻译同样是汉奸,但由于人数少,地位也更高,甚至伪军对他们也得保持一定的尊敬,怕他们在日军面前说坏话。
然而,翻译们的权力并非无限,毕竟总有更高一层的汉奸。日军通过利用汉奸来实现“以华制华”,而这些翻译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受限。比翻译更高的汉奸,通常是地方的乡绅。地主阶级长期习惯了对百姓的压榨,日军要求他们协助管理百姓时,他们更是心甘情愿地为日军效力,成为日寇的走狗。
这些乡绅汉奸通常在当地呼风唤雨,他们不仅有枪有兵,很多伪军也要听从他们的指挥。而那些翻译,虽然依赖谄媚取宠,但仍然不敢得罪这些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乡绅。比这些乡绅更高级别的汉奸,例如76号特务 机构中的大汉奸,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这些汉奸不仅仅是在执行日军的命令,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威胁到抗日志士的生命安全,甚至参与了许多暗杀行动。李士群和丁默邨等人正是这一类汉奸的代表,他们的影响力极大,不仅让抗日势力头痛,也让日军深感依赖。虽然他们的权力足以媲美一些日本军官,但日军对他们的掌控却始终有所欠缺,这导致了日军不时采取手段来制约这些汉奸的行为。
那么,在汉奸的等级体系中,谁才是最高级别的呢?答案自然是像汪精卫这样的汉奸。他们不仅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利益,甚至出卖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危害至极,给日军带来的利益也是最大。在日军眼中,他们的地位也因此达到顶峰,连日本的高层将领也得对他们毕恭毕敬。
总的来说,汉奸的层级划分反映了他们与日军的紧密关系以及对日本侵略的有力协助,正因为他们的危害深重,因此永远无法得到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