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福建厦门的警方接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报警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警察同志,你们来一下,我这儿好像有毒品……”警方听到这句话立刻警觉起来,心想这是什么情况,什么叫“好像有毒品”?于是,为了核实真相,警方迅速派员赶到报案人陈先生的出租屋。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无意中揭开了一个隐藏长达12年的秘密……
案发当天,陈先生正在家里做饭,突然他发现厨房顶上的灯泡很暗。原本这种问题应该通知房东来处理,但陈先生想:“这不过是个小灯泡问题,自己动手就能换。”于是,他决定去买个新灯泡,准备先将厨房顶上的旧灯泡拆掉。然而,在拆卸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物体。厨房天花板的后面有几个袋子,因灯光昏暗,他不太能看清楚。好奇心驱使下,陈先生将这些袋子拿了下来,揭开后才看到,原来袋子里装的是茶叶。
但茶叶为什么会被藏在屋顶呢?陈先生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他把所有袋子里的茶叶都拿了出来,堆放在地上。出于好奇,陈先生打开了其中一个袋子,结果看到袋子里并不是茶叶,而是一些形状像冰糖的白色物质。看到这一幕,陈先生瞬间愣住了:到底是谁会把冰糖藏在屋顶上呢?他心里一阵震动,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可怕的想法——这会不会是冰毒?
他越想越觉得事情不简单,屋顶上堆满了袋子,如果这些都真是毒品,那这是谁藏的?陈先生心中的恐惧迅速升腾,他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报警。由于不确定这些白色晶体究竟是什么,他向警方报告时小心地说:“这儿好像有毒品。”
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时,陈先生一直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调查人员看到屋顶的情形后,迅速将那些白色晶体带回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物质竟然是高纯度的氯胺酮,俗称K粉。而且这些毒品的总重量竟然高达60公斤!如果这些毒品流入社会,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后,警方开始对陈先生进行询问。经过详细的调查,确认这些毒品与陈先生并无关系,接着,警方将目光转向了陈先生的房东。当房东得知自己房顶上藏着毒品时,他也是一脸震惊,并坚称自己与这些毒品毫无关联,甚至对这件事完全不知情。
警方深入调查房东的背景,并对他进行了详细问询。经过核查,房东确实没有涉毒的迹象,且他也似乎真的不知道毒品的存在。那么,这些毒品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这间出租房中的呢?警方继续追问房东:“除了你和陈先生之外,还有其他人持有这套房子的钥匙吗?”房东回答没有,这使得警方更加怀疑这些毒品可能是在陈先生租房之前就已经藏在了屋里。
带着这个疑点,警方进一步询问房东购房的时间。房东告诉他们,自己是在2003年购买的这套房子,并提供了相关的购房合同。从2003年到2021年,房子一直处于出租状态,而房东也翻出了这些年租户的租房合同。经过统计,过去18年里,房子共租给了16任租客。
这起案件涉及的时间跨度和人数众多,让警方感到头疼。调查工作显得非常繁琐,必须一一排查每个租户的情况,并且调查每任租户的社会关系,这项工作量巨大。但即便如此,警方没有放弃,他们坚定地表示,不论时间有多久,案件一定会被侦破,犯罪分子一定会被绳之以法。毒品的危害不容小觑,警方深知,只要这些毒品仍然存在,随时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威胁。为了尽快破案,警方成立了专案组,昼夜不停地排查历任租户。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锁定了一位女性租客,名叫翁某。
翁某租住这间房子的时间并不长,但警方通过租赁合同上的字迹发现了问题。调查显示,翁某签合同时的字迹与她平时的写字方式明显不同。于是,警方怀疑可能有人用翁某的身份证明租了这间房。进一步的调查揭示了翁某的一项关键线索——她的前男友李某曾有吸毒前科。警方迅速将调查重点转向李某,并通过网上查询得知,李某在2009年因为走私毒品被捕,且被判了无期徒刑。
李某的嫌疑随之加重。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李某早在2009年12月就将大量的K粉带到了厦门。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藏匿场所,他便决定利用女友翁某的身份租房,临时将毒品藏在屋里。李某将毒品伪装成茶叶袋藏在厨房和卫生间的屋顶。原本李某计划找个时机将毒品处理掉,没想到在不久后,他因贩毒被捕,最终被判终身监禁。李某一旦被捕,这批毒品便一直无人知晓,直到陈先生换灯泡时意外发现。
要不是陈先生在换灯泡时察觉到异常,并果断报警,毒品可能会再被遗忘多年。警方在6个月的努力后,终于破获了这个历时12年的大案。对于此案的侦破,警方的辛勤付出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在中国人民警察日那天,《新华每日电讯》曾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缉毒警察张子权的英勇事迹。张子权和他的父亲张从顺,两代人都为缉毒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张子权的父亲在1994年因抓捕毒贩时英勇牺牲,而张子权也继承了父亲的职责,成为了一名缉毒警察。尽管缉毒工作极为危险,张子权依然坚持无悔地投身其中,最终因过度劳累不幸去世。
这样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像张子权和他的父亲张从顺一样的缉毒警察,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社会的安全,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每个人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