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阅读
  • 2回复

[猎奇]捅了毒蛇窝?湖南一小区罕现多条眼镜蛇!抓了幼蛇,母蛇会复仇吗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98
金币
10154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6) —

随着升温,不少地方直接是“一秒入夏”,而夏天到来,相信让不少人害怕的就是野外遇到“不明生物”,比如:蛇!而更让人害怕的,那就是毒蛇,而且还是抓住小蛇,却不见大蛇!

日前,湖南衡阳一小区就突然发现了多条眼镜蛇。据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以及流传的现场视频能看到,事发地的水泥路面上确实有不少的深色小蛇在蠕行,而民警到了现场后其实已经抓了十多条。

一方面来说,周边居民因为担心还有隐藏的眼镜蛇,人心惶惶。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眼镜蛇基本都是小蛇,究竟是人为放生的还是自然野生的“毒蛇窝”还暂不清楚。更让担心的,若是自然野生的,那小蛇被抓,却不见公蛇、母蛇,它们会不会出来复仇?

捅了“毒蛇窝”?眼镜蛇究竟有多毒

据统计,全球的蛇类总数超3000多种,而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记录的,我国蛇类也多达200多种。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在不少爱好者以及专家们的实地勘查下,还有不少的新蛇种被发现。

南山脊蛇

帕洛特里斯属肖内拉蛇

长8米、200公斤重的北森蚺

确实,就此次湖南发生的小区出现遍地眼镜蛇事件来说,放到谁身上都会害怕。而随着蛇类的种类是越来越丰富了,蛇又分有毒和无毒,那么,在蛇类中,眼镜蛇的毒性究竟如何呢?

需要区分一下的是,很多人非常容易将眼镜蛇和眼镜王蛇混淆。但其实,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体型上来说,眼镜王蛇一般能长到3米、4米,而眼镜蛇通常就比较短,一般的也就才1米、2米。

而外形上来说,眼镜王蛇和眼镜蛇也有明显的头部区别,眼镜王蛇的头上有明显的两颗黑点,但眼镜蛇却没有。并且眼镜王蛇的颈部花纹会更规则,而眼镜蛇的环纹则不那么规则甚至是没有。

回到正题,眼镜蛇的毒性究竟有多强呢?

眼镜蛇的毒液主要是以神经毒为主,属于混合毒,所以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人类来说,神经系统被入侵后都有严重反应。

紧接着,在神经系统受损后,又会对循环系统产生毒害,导致呼吸麻痹。

在神经毒素和肌肉麻痹毒素的双重影响下,被咬的人不仅呼吸困难,还会出现心肌损害,在多种酶的作用下,进而对机体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

眼镜蛇比较敏感,还极其容易被激怒,当它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会利用身体将头部突然外膨,舌头发出声音恐吓对方,并始料未及的喷射出大量毒液。专家就曾表示,3小时就能毒死一头牛。

而毒性来说,据专家们的实验,眼镜蛇的毒液属于高危混合毒液,其毒液的LD50值大约在0.5-1.5mg/Kg之间,这意味着,一个100斤的成年人大约0.5毫克毒液就有生命危险。因个体而异,一条眼镜蛇咬一口的平均毒液量为80-100毫克,而试想一下,这一口都够人死几十回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眼镜蛇毒性还不同,印度北部的孟加拉眼镜蛇毒性就属于非常强的了,它的皮下注射LD50值大约为0.24mg/Kg。如果要以这种眼镜蛇的毒性和其他毒蛇比较的话,可是比眼镜王蛇要厉害,6-12小时就能致人死亡。

有意思的是,对于爬行动物来说,在失去头部甚至整个身体后仍然能存活最多1个小时。正因此,曾经就有眼镜蛇被人砍下了蛇头,但20分钟后突然又被咬了,最后不治身亡。

小蛇被抓,公蛇、母蛇会来复仇吗?

在民间,不少人都是相信蛇是有灵性的。也正因此,于是就有了“蛇进家是吉兆,不能打”、“蛇爬坟头是好事,是祖坟冒青烟”等等传闻。就此次而言,其实能看到湖南该小区抓到的基本都是小蛇,那么捅了蛇窝的公蛇和母蛇真的会来复仇吗?

究竟是自然蛇窝,还是人为放生?

其实从这一事件本质来说,有一点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那就是这些蛇究竟是自然野生的蛇窝里爬出来,还是说属于人为放生?

要知道,若是人为放生的,那么也就根本不会存在有什么公蛇、母蛇一说,因为本身放生的也都是一些小蛇。就这一点来说,从当地的回应来看眼镜蛇出现在小区附近的马路上,并且已经有怀疑的疑似对象,所以还需要些时间调查就能水落石出。

其次,若是自然的蛇窝。就眼镜蛇来说,确实有可能白天外出。它们属于昼行性蛇类,同时也属于卵生动物,所以是有可能这个时候天气暖和了集体出动的。并且就蛇类属性来说,眼镜蛇也属于比较有责任的,蛇爸、蛇妈会在附近守护。

所以,如果真的是自然生存的蛇窝,确实也需要注意还有眼镜蛇亲蛇没有捉到,它们可能就隐匿在附近。

公蛇、母蛇会来复仇吗?

那么,像不少人害怕的蛇报复,究竟会不会发生呢?其实魔方看来主要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其实公蛇和母蛇的守护行为只是动物本能的护崽,它们并没有记忆,所以说等小蛇出洞后,它们其实是分不清谁是它们的孩子的。并且,它们也并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所以它们压根可能连复仇是什么都不知道。

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复仇,可能还是源于当蛇类感受到威胁时候会反击。这完全也是正常的,当感受到威胁和敌意时,这属于自卫行为。为了驱赶、战胜对方,它们甚至会接连的攻击,这其实和复仇并没有关联。

其二,就是从蛇类和人类的战斗力比较来说,其实如果人类使用外力手段,蛇类即使是剧毒蛇也完全不是对手。这不,消防员们一把捕蛇钳就能让它们服服帖帖。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其实蛇类并没有复仇这样的高等动物意识。并且,它们也并不具备复仇的能力。像蛇泡酒、吃蛇的行为屡见不鲜,虽然禁止但依旧时有发生,对于人类来说,反而我们才是蛇类最大的自然天敌。

2条评分金币+22
姜谷粉丝 金币 +6 - 05-17
huozm32831 金币 +16 - 05-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33
金币
27438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6
关于湖南衡阳一小区出现多条眼镜蛇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担忧和恐慌。以下是对上文问题的一些回答:

1. 眼镜蛇的毒性:
   - 眼镜蛇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属于混合毒,对动物和人类都有严重危害。
   - 眼镜蛇毒液的LD50值大约在0.5-1.5mg/Kg之间,一个100斤的成年人0.5毫克毒液就有生命危险。
   - 眼镜蛇比较敏感,容易被激怒,会喷射毒液攻击。

2. 公蛇、母蛇会来复仇吗?:
   - 蛇类并没有记忆和高等动物的情感,它们不会进行复仇行为。
   - 蛇类的攻击行为更多是出于自卫,而非复仇。
   - 蛇类不具备复仇的能力,它们并没有高等动物的意识。

3. 是自然蛇窝还是人为放生?:
   - 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这些眼镜蛇是自然野生的还是人为放生的。
   - 如果是人为放生,那么不存在公蛇、母蛇的问题。
   - 如果是自然蛇窝,眼镜蛇属于昼行性动物,可能会集体出动,需要警惕还有亲蛇未被捕捉。

总的来说,虽然眼镜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们并没有复仇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此次事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和处理,居民应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避免人为放生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5-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19
金币
26426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6
关于湖南某小区出现多条眼镜蛇幼蛇事件,结合生物学特性和科学分析,可总结以下信息:

一、事件背景与蛇类特性
事件概况
湖南衡阳某小区近期发现多条眼镜蛇幼蛇,民警已抓捕十余条,但未发现成年眼镜蛇。居民担忧附近存在蛇窝,且成年蛇可能因幼蛇被抓而“复仇”。

眼镜蛇的习性与毒性

活动规律: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卵生,春季天气转暖时可能集体出动。
毒性:其毒液为混合型神经毒素,LD50值约0.5-1.5mg/kg(皮下注射),100斤成人仅需0.5毫克即可致命,部分亚种(如孟加拉眼镜蛇)毒性更强。
攻击性:易受激怒,受威胁时会竖立身体、喷毒液,甚至断头后仍可短暂攻击。
二、“母蛇复仇”的科学分析
蛇类的护崽行为
眼镜蛇亲蛇(父母)会本能守护蛇窝,但幼蛇离巢后,亲蛇无法识别个体,也不具备记忆或情感驱动的“复仇”意识。

攻击行为的本质
蛇类攻击人类多出于自卫或领地保护,而非主动报复。若亲蛇仍在附近,可能因人类靠近其隐匿区域而发起攻击。

案例参考
类似事件中(如广东仓库发现14条幼蛇),亲蛇通常不会因幼蛇被抓而主动寻仇,更多是因环境受扰而自卫。

三、事件原因推测与应对建议
蛇群来源可能性

人为放生:若幼蛇为人为放生,则不存在自然蛇窝与亲蛇。
自然蛇窝:需排查周边环境(如草丛、下水道),可能存在未发现的亲蛇。
居民应对措施

避免自行捕捉,联系消防或林业部门专业处理。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蛇类藏匿空间。
若被咬伤,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以减缓毒素扩散。
四、民间传说与科学认知的差异
民间认为蛇有灵性,如“蛇进家是吉兆”“打蛇招报复”等说法,但科学证实蛇类行为仅为生物本能,无超自然属性。

总结
此次事件中,母蛇“复仇”缺乏科学依据,但需警惕未捕获的亲蛇因护巢或受威胁而攻击。建议居民配合专业部门排查蛇窝来源,并做好环境防护。更多细节可参考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5-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