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繁星下夜空为何漆黑
奥伯斯佯谬的提出
1823 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那么天上就会有无限多的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它们时刻不停地把大量的光和热散发到周围的空间里,理应把夜空照得很亮,可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这种看似合理的假设却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的情况,被称为奥伯斯佯谬。
多种因素导致夜空黑暗
恒星距离遥远
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南天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南门二、比邻星),距离约 40 万亿千米,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27 万倍。若乘坐喷气式飞机前往,大约要飞将近 450 万年。
根据光学上的光的反平方定律,一点上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和这一点到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越远处的星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会变得越暗,很多星星的光根本无法照亮夜空。
宇宙膨胀影响
现代科学表明宇宙是无限且超光速膨胀的。光速只有每秒 30 万公里,而宇宙时空在 145 亿光年外就超光速膨胀了,这导致超过这个距离的恒星发出的光,只能永远在路上,无法到达地球。
若宇宙一直加速膨胀,和地球失联的恒星将会越来越多。未来除银河系里的几千亿颗恒星外,其他星系和恒星都会退行到光锥之外。此外,空间膨胀还会导致星光红移,波长被拉长到肉眼不可见的微波,使得地球上接收到的星光非常有限,无法照亮夜空。
宇宙存在时间有限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 138 亿年前,其存在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光传播的距离也是有限的,我们只能看到有限范围内的星星,无法让整个夜空被照亮。
其他观点解释
融灭理论:双宇论中融灭定律指出,能量高的融灭能量低的,如同火柴的光会被大火融灭,宇宙中可能存在类似能量高低的影响,使得部分星星的光难以被察觉3。
发光范围与阻挡:宇宙太大,单个星星能照亮的地方太少,且星星的光芒到地球会被很多东西阻挡,所以我们看不到部分星星的光,导致天空呈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