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108
UID: 49709
UID: 551814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5。农耕文化(42)。农耕文明发源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古代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有五个:古巴比伦(公元前2250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中国(上古—至今)。 (2025-11-15 00:07)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4。农耕文化(41)。主要影响6。历史上,游牧式的文明经常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致突然消失。而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2025-11-15 00:06)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3。农耕文化(40)。主要影响5。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 .. (2025-11-15 00:05)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2。农耕文化(39)。文化评价4。尽管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也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争斗和战乱,但较之于游牧文明来说,却具有质的不同。农耕相对于游牧的好处就是,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这样一来,就有一些人得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 .. (2025-11-14 23:02)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1。农耕文化(38)。文化评价3。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劣性,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 (2025-11-14 23:01)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40。农耕文化(37)。文化评价2。农耕文明发源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高温湿润适宜农耕生产的地域,它是工业文明的摇篮。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农耕文明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此间 .. (2025-11-14 23:01)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39。农耕文化(36)。文化评价1。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从此人类进入农耕文明。 (2025-11-14 20:59)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38。农耕文化(35)。文化特征12。南方: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雨多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前面介绍过,屈家岭遗址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证明中国水稻栽培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 & .. (2025-11-14 20:59)
zjjwjiang:中华两种古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37。农耕文化(34)。文化特征11。北方: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该区域普遍存在的黄土,持水保肥能力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 .. (2025-11-14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