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对绘画艺术有研究的人,提起来徐悲鸿这个名字,那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是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最擅长的绘画对象就是人物。在创作的时候,他主张线条、造型,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输出对象的骨骼、结构、脉络。他对后来学习绘画的人们影响非常大,应该说在这一领域,他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少年时期,徐悲鸿的家庭情况并不富裕。不过幸运的是,他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教育,那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小时候父亲就常常教给他书法、诗文,而小小年纪的徐悲鸿却早早地就表现出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天赋。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这并不影响他发展自己的天赋,9岁那年,他就开始正式跟父亲学习绘画了,而父亲也是一位非常不错的画师,每日午饭之后,他都要临摹名家作品。而当时的徐悲鸿就在旁边小心地观摩、学习。后来父亲也让他给并不重要的部分填填色,这样逐渐锻炼他的绘画才能。

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进步非常快,并且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快就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在周边乡邻中间,他擅长作画的名声就被乡民熟知了,大家经常找他帮忙,这段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经验。
之后的徐悲鸿为了补贴家用,就四处游走,以卖画为生。他一边游历一边学习,17岁那年他来到了上海。这个城市给了他太多的灵感,就在准备沉下心来学习的时候,父亲病重的消息从老家传来。不得已之下,徐悲鸿只好回去了。

虽然回到了家乡,但绘画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在徐悲鸿20岁的时候,经过一位朋友的帮助,他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在那里他学习艺术的同时学习法语,这段经历为他以后留学艺术之都打下了基础。再之后他跟随名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画艺。外界批评时,他不轻易否定自己;外界赞扬时,他也没有失去自己的本心,经过多年的磨砺,徐悲鸿终于成了一代大师。
除了自己热爱绘画之外,徐悲鸿还非常热衷收藏名家名作。1937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夫人。这位德国夫人当时急需要用钱,就对外界说,她要出售丈夫收藏的几箱子字画。徐悲鸿听说了这个消息,急忙来到了她的家里。可是四大箱子藏品都看完了,也没有找到令他心仪的作品。这时候他就准备离开了,可是余光瞥见了角落里的一个箱子,出于艺术家的直觉,他问这位德国夫人:那是什么?

这位德国夫人似乎并不在意,她无奈地说,那箱子东西已经存在十年了,可是没人欣赏,似乎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徐悲鸿要求打开来看看,当他见到其中一幅作品时,眼中放出了迫切的光芒。这位德国夫人见他这样热衷,反而有些后悔了,认定这幅画一定更值钱。徐悲鸿只好用1万块钱再加上手上的几幅藏品一起,来换取这幅画。这位德国夫人可能也是真的着急用钱,也就勉强答应了下来。

原来这幅作品是出自唐朝吴道子之手。画中神仙神态飘逸而自然,场景宏达,环境优美,给人一种自得而又向往的感觉。这幅画当初藏在清朝一个王爷的府上,后来被一个德国人抢走,几经流转,如今被徐悲鸿买下。他找来众多画家共同鉴定,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之后,确认这幅画就是真品--《八十七神仙卷》。
1942年的5月,当时徐悲鸿正在为抗日进行募捐活动。可惜日本的突然袭击使得场面变得混乱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幅画再一次遗失。后来徐悲鸿得知了这个消息,伤心得几乎晕厥过去。几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学生向他提起了这幅画,说是在一个成都人手里,要价20万。

为了保证这幅藏品的安全,徐悲鸿选择按照卖家的要求,四处凑钱,买下它。为了这幅画,他太太的首饰都被卖掉了,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被全部变卖,终于将宝贝迎了回来。
按照如今的价格,这幅画已经超过50亿。徐先生58岁去世,临走之前他没有要国家一分钱,将自己一生费尽心力收藏的名作全部捐出,其中就有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