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阅读
  • 1回复

[转帖]别开生面的签名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0550
金币
138587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1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4

书橱里有几十本签名本,是我在书展或签售会觅得的。有一本十多年前赴安徽宏村采风时的签名本,我特别喜欢。扉页上签满了30多位作家、编辑的名字。按老同学的说法,签名本通常只有一个作者的签名,你这本书上的签名如此之多,真是别开生面。

那天参观毕宏村,我在沿街的书店购得一本介绍宏村的书画集。店主在扉页上重重留印的刹那间,我脑海里灵光一现——同行的作家和编辑对于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跋涉的我提携鼓励有加,何不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各位留下大名,以表达我的谢意和敬意,也为这次宏村游保存一份珍贵的记忆。书画集一次次恭敬地递上去,一个个风格各异的签名落在了扉页上。

请丁锡满老师签名时,他用浙江普通话乐呵呵地对我说:“你在晚报上发表的文章有生活,接地气,希望你保持自己的风格。”丁老师是资深报人,他的鼓励非常宝贵。我实言相告,因知识和学问有限,只能写写身边的生活。李大伟先生在晚报副刊上“野得出豁得开”的文字深受我的喜爱,请他签名时,我的本意是按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想不到他一下子“滑”到底下的角落。都说文如其人,我不免心中纳闷——倷能一点也“豁勿开”。

最有趣的,是第一次见到了王晓君先生,我和他是神交。当年,我在金山石化工作,他通过朋友向名不见经传的我约稿,撰写老屋邻居赵超构先生的轶闻趣事。我数年前刊发的习作,他竟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如此博闻强记,加上他推介海派文化的热心肠,难怪他编著的海上文化名人书籍大受欢迎。沪上掌故补白大王的美誉,也是名副其实。

没想到,请同行者签名这个点子,被不少旅友效仿,都道机会难得。几位知根知底的文友打趣说,在我们的印象里,你平素喜欢在熟识的朋友圈子里讲讲喜(死)话,不像智商很高的人,这个金点子,倒让我们刮目相看。

渐渐泛黄的扉页上,那30多个签名,颇有个性。有的笔锋犀利,有的雄浑厚重,有的笔势流畅,有的含蓄内敛,有几位女编辑的签名温婉优雅。回味那年那景,仿佛又在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7180
金币
109281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2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16
  看来您在安徽宏村的那次采风经历非常难忘,不仅得到了许多作家和编辑的签名,而且还收获了他们对您写作的鼓励和认可。这本签名本不仅是您个人收藏的宝贵财富,也见证了您与这些文学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丁锡满老师的鼓励、李大伟先生独特的签名方式、王晓君先生对您作品的记忆和赞赏,这些都是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珍贵记忆和动力。

  您的这个点子确实别出心裁,不仅为自己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启发了同行的旅友。签名本上的每一个签名都承载着个性和故事,它们是您文化之旅中一个个鲜活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签名和记忆会变得更加珍贵,成为您人生中不可复制的一部分。您的这段经历和这本签名书画集,无疑是您个人历史中一段美好的篇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