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阅读
  • 1回复

[猎奇]他们笔下的黄山,仙气缭绕 [2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1363
金币
16750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228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4-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一、弘仁

弘仁(1610-1664),清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为清初四画僧之一。

“四僧”中有两位朱姓皇族后裔——石涛和朱耷,不同于二人的遗民身份,也与髡残晚年忙于应酬权贵相异,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与尘世脱离得最为彻底。


西海门

他极少世俗社交,深居山野中,专注于绘画,俨然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就连石涛都用膜拜口吻称其是“风骨泠然”的高僧。


黄山图册之白砂岭 弘仁

1649 年,弘仁从武夷山回到安徽老家,登山与参禅是其主要生活方式,由此带来的闲静,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

众多山峰中,弘仁最爱黄山,他一生中有多少次登上过这座山,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留下的关于黄山的画作,高达百幅之多。

其中,以《黄山图册》最为有趣,可以说是他的一部旅行手册。


黄山图册之扰龙松

这一本图册不大,共有 60 幅尺寸相同的画,分别描绘了 60 处不同的黄山风景,并且每一幅画上都标注了地点。


黄山图册之卧云峰

观弘仁作品,有倪瓒之感,但格调又不同于倪瓒,总觉得画中少了几许荒凉寂寥之境,多了几分清新之意。


黄山图册之石门

弘仁从宋代绘画中得到观察自然与法度规矩的传统,同时吸取元人重视神韵逸趣的精神,用笔用墨清淡虚灵,蕴藉而富于变化,最终形成了清劲简瘦、纯净高洁的艺术风格,世间也多了一位极具艺术灵性的画僧。

他的画代表了真正山林之士的巅峰水平,能与其比肩者,少之又少。

《黄山图册》欣赏


云门峰


石笋矼


莲花峰


天都峰

二、石涛

石涛(1642-1707)名元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又自号曰瞎尊者。明太祖朱元璋的从孙朱守谦,洪武三年封靖江王,封藩在桂林,朱守谦死后,子朱赞仅袭封,石涛是其后。

作为黄山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山之于石涛,自然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事实不可传,言亦难住口。何山不草木,根非土长而长寿。何水不高源,峰峰如线雷琴吼。知奇未是奇,能奇奇足首。精灵斗月,元气神彩滴。空开劈右,轩辕屯聚五城兵,荡空银海神龙守。前海露,后海剖,东西(解)门削不朽。我昔云,埋逼住,始信峰往来无路。一声大喝精旗走,夺得些而松石还,字经三写鸟焉叟。”这是石涛提在一幅著名的《黄山图》上的题画诗。凡是去过黄山的人,一见到他画的黄山都会感觉亲切,因为石涛熟悉黄山,对黄山有着师友般的深厚感情。


他早年四处游历,一生三上黄山,每一次游历,每一次回忆都让他激动不已。他的山水画艺术,师法造化,自然气韵非凡。有一位曹太守家跟他交往很好,不但邀请、陪他上山玩,还雅爱书画。据《大涤子传》记载,这位太守弄来七十二张好纸,请他画黄山七十二峰图,“图成,每幅各仿一宋元名家,而笔无定姿,倏浓倏淡,要皆出己意为之,神到笔随,与古人不某而合者也。”可惜这七十幅绘画珍品没能保存至今,我们也无法欣赏到他而立之年描绘黄山大气磅礴的鸿篇巨制了。










三、梅清

与历代其他画家相比,梅清笔下的黄山,飘逸逍遥,别有一番清润芬芳。梅清崇尚王蒙,取王氏解索皴之妙于黄山奇峰怪石,又善于晕染,并从黄山奇境中获得天然造境之灵感。他的卷云皴笔墨清奇,写尽黄山松云变幻,区别于弘仁笔下的清淡灵秀和髡残、雪庄的壮阔纷繁,石涛的秀润含蓄,而独具一份仙气。


作于1693年的《黄山十九景》,是梅清正值七旬,创作巅峰期的代表作。在这十九帧画页中,梅清以恬静幽深的细笔淡墨洗练地勾勒出黄山遗世独立的缥缈仙境。那些在云雾中独坐鸣弦或对弈遨游者,与山林间的氤氲仙气互映为脱尘之致,恍惚间已经远离了人间烟火。

梅清 《黄山十九景》

上海博物馆藏


梅清 黄山十九景之蒲团松


黄山十九景之鹦鹉松


黄山十九景之松谷


黄山十九景之鸣弦泉


黄山十九景之汤池


黄山十九景之文殊台


黄山十九景之炼丹台

[ 此帖被厨爹在2025-04-24 11:55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858
金币
131166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他们笔下的黄山,仙气缭绕
画家笔下的黄山
弘仁
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等,明亡后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清初四画僧之一。他一生未有功名,与尘世脱离彻底。1649 年从武夷山回到安徽老家后,登山与参禅是其主要生活方式,这种闲静在他作品中体现明显。他最爱黄山,留下关于黄山的画作高达百幅之多,《黄山图册》最为有趣,可看作他的旅行手册。观其作品有倪瓒之感,但少了荒凉寂寥之境,多了清新之意。他从宋代绘画得观察自然与法度规矩传统,吸取元人重视神韵逸趣精神,用笔用墨清淡虚灵,形成清劲简瘦、纯净高洁的艺术风格,其画代表了真正山林之士的巅峰水平。

石涛
石涛(1642 - 1707)名元济,是明太祖朱元璋从孙朱守谦的后裔。他早年四处游历,一生三上黄山,每次游历都激动不已。他的山水画艺术师法造化,气韵非凡。曾有曹太守请他画黄山七十二峰图,图成后每幅各仿一宋元名家,笔无定姿,倏浓倏淡,皆出己意,神到笔随,与古人不谋而合。他还在一幅著名的《黄山图》上题诗“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足见他对黄山的喜爱和独特感悟。

梅清
梅清(1623 - 1697)是清初画家、诗人,原名士羲,后改名,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宣城(今属安徽)人。他一生结交很多有识之士,与石涛志同道合。其笔下的黄山,飘逸逍遥,有清润芬芳之感。他崇尚王蒙,取王氏解索皴之妙用于黄山奇峰怪石,又善于晕染,从黄山奇境获天然造境灵感。他的卷云皴笔墨清奇,写尽黄山松云变幻,区别于弘仁的清淡灵秀、髡残和雪庄的壮阔纷繁、石涛的秀润含蓄,独具一份仙气。在他简洁洗炼的笔墨下,黄山险峻山体活现,山峰古松连贯,山间云烟呼应,用卷云皴表现云的不同形态,让人有置身仙境的感觉1。

郭传璋
郭老擅画黄山,着意在峰、松、云、瀑下功夫。他对云的描绘倍加着力,不光留出空白当作云,而是画出云的质感、量感、空间感、流运感,将传统的勾云法和染云法结合创造出“写云法”,使笔下的黄山烟云烟雾缭绕,如梦似幻,堪称仙境。

文人诗词中的黄山
李白
李白以豪迈奔放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诗篇闻名,他对黄山情有独钟,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将黄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多姿展现得淋漓尽致,把黄山描绘成如诗如画的仙境。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其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高度赞美了黄山的绝美景色,让人们对黄山的神奇秀丽充满向往,也凸显出黄山在众多名山中的独特地位。

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汤显祖笔下,黄山不仅是雄伟壮丽的山脉,更是他内心情感与哲思的寄托,展现了黄山独特的魅力。

老舍
“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老舍的诗描绘了黄山周边屯溪古镇的美好,有江南鱼米乡的风情,还有茶香墨香,体现出黄山地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融合之美。

郁达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郁达夫以文人的细腻,将屯溪小镇和新安江描绘得既磅礴又温婉,给黄山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

郑震
“日际云头树,人间天上山。九州人共仰,千载鹤来还。遥见樵苏者,披云度石关”,(宋)郑震的《晓椿粕健访杌娉龌粕饺缭谔焐系母咴兑饩常约捌浔悔人敬仰的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