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阅读
  • 2回复

[猎奇]马踏飞燕:驰骋河西走廊的传奇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973
金币
31012
道行
37009
原创
215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0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56



这绝非一匹寻常的青铜马——它早已超越艺术品或是文物的范畴。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它是力量的图腾,是勇毅的徽章,是贯通古今的刚健风骨的化身。



它那腾跃的瞬间被永恒定格:四蹄凌空,束起的马尾飞扬,欢愉的嘶鸣似要破喉而出。从翕动的鼻孔到圆睁的眼眸,每一道肌骨都迸发着原始的生命力,将刹那芳华凝为永恒。马右后蹄下惊起的飞鸟回首顾盼,似乎被这股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自1978年从东汉墓葬重见天日,这尊高36厘米的青铜马便成为“天马”传说的最佳注脚。史料记载,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此等神驹,汉武帝在霍去病大败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也终于如愿求得良驹。

如今这匹铜奔马静立在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里。兰州并非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但它距离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仅160公里。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一次跨越乌鞘岭进入走廊地区,开启了汉帝国打通这一战略通道的征程。



甘肃省博内的珍藏诉说着两千年前的辉煌:彩绘木鸠杖首,见证七十赐杖的汉律仁政。大约从汉文帝开始,敬老尊老遂成为一种时尚,并渐渐演化成为一种制度,一项国策。朝廷不但每年都要举行敬老活动,还要给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颁发鸠杖,即有鸠鸟形象置于顶的木手杖,称王杖。持杖之人可以自由出入官府,见官还不用“趋”(小跑步),外出时还可以走驰道,做买卖还减免租税,如此地位和特权,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对尊老敬老政策的高度重视。这还不算,假如有冒犯持杖之人,还有相应的法律处罚,仅仅是殴打或侮辱了老人,就以大逆不道的罪行斩首弃市,甚至有的罪人还连累到亭长、乡官们被“弃市”。如此严厉的处罚,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河西走廊地区的干旱和盐碱环境为木质文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减缓了它们的降解过程。大量作为殉葬品的微缩木质农具牲畜模型在这一地区出土,勾勒出绿洲耕战的日常。事实上,从汉代开始,“屯垦戍边”便成为中原王朝经营河西的重要战略之一,走廊绿洲上的农业和畜牧业都高度繁荣。其中一片绿洲便是武威,在公元四世纪初到五世纪中叶期间,武威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



记得去参观武威市博物馆,它的馆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一件珍贵的文物是一口巨大的青铜锅(鍑),高118厘米,重230千克。这口锅是在当地出土的,据推测是匈奴军队用来炖煮牛羊肉的。今天前往河西的旅行者也一定要尝尝这些美食,因为该地区至今仍以优质的牛羊肉闻名全国。



甘肃省博和武威市博都设立了大面积展区,展示丝绸之路的文物,例如织物样本,以及饰有葡萄藤和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形象的银器。粟特人——他们对丝绸之路贸易的控制在四世纪至八世纪达到巅峰——也在展览中有所体现,比如那些长着大胡子、带着风帽、身着类似现代翻领风衣外套的陶俑。展览的文字说明提到,在千里之外的丝绸主要购买地区,人们发明了一种原始的烘干装置,使丝织品更加干燥、轻盈,也因此价格更低廉——丝绸当时是如黄金一般按克重出售的。



此外,博物馆中还展出了各种马匹——木制的、陶制的,当然还有青铜制的。提到青铜马,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的雷台汉墓。铜奔马发现于这座东汉墓葬的一个侧室,是一整支由39匹马、45个人物雕像和14辆战车组成的铜车马仪仗队中的一件。



墓道穹窿高悬4.5米,无灰无浆,全凭斗拱力学千年不倒。1927年甘肃大地震中,地面建筑尽毁而墓室安然,堪称建筑奇迹。更奇者,墓中枝形铜灯暗藏玄机——其设计旨在耗尽氧气,形成天然密封,令文物得以完美保存。



据推测,该墓葬属于一位东汉将军及其夫人,因为后室发现的一枚破损严重的印章上残留着“将军”二字。墓中有两具棺木——一具内藏有女性的金饰与丝绸衣物,另一具则包含一段男性的腿骨、几个印章以及一枚青铜弩机。

“这位将军或许战死沙场,他的腿骨被人拾起后送回埋葬。”墓地的讲解员说道。据她介绍,这座墓葬之所以被称为“雷台”,是因为明朝时期在墓室上方修建了一座雷神庙。

“明代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一座汉墓上建庙的。”墓地的讲解员说道。“但细想想,一层历史总是不可避免地覆盖在另一层之上,层层叠加,共同讲述一个永不止息的故事。”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585
金币
96602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9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15
  河西走廊的青铜马与历史文化探寻

  青铜马:力量的图腾与历史的见证

  在甘肃省博物馆里,那尊从东汉墓葬中重见天日的青铜马,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或文物,它更是力量的图腾、勇毅的徽章,贯通古今的刚健风骨的化身。它那腾跃的瞬间被永恒定格,四蹄凌空,马尾飞扬,仿佛要冲破历史的尘埃,再次驰骋于广袤的天地之间。这匹青铜马,与“天马”传说紧密相连,让人不禁遥想当年汉武帝求得大宛国神驹的辉煌历史。

  河西走廊: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河西走廊,这片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之地,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从汉文帝开始的敬老尊老政策,到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战略举措,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故事。而甘肃省博物馆内的珍藏,如彩绘木鸠杖首、微缩木质农具牲畜模型等,都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它们不仅展示了汉代社会的风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

  武威:绿洲上的繁荣与辉煌

  提到河西走廊,不得不提武威。这座在公元四世纪初到五世纪中叶期间作为河西地区重要政治中心的绿洲城市,见证了中原王朝经营河西的辉煌历史。武威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如巨大的青铜锅(鍑)、粟特人的陶俑等,都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见证。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

  铜奔马与雷台汉墓:历史的奇迹

  当然,提到河西走廊的青铜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那尊著名的“铜奔马”。它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是铜车马仪仗队中的一件。这座墓葬不仅以其精妙的建筑结构和完美的文物保存而闻名,更因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而引人入胜。据推测,该墓葬属于一位东汉将军及其夫人,而“雷台”之名则源于明朝时期在墓室上方修建的雷神庙。这种历史的层层叠加,共同讲述了一个永不止息的故事。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传承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河西走廊的青铜马与雷台汉墓等历史遗迹,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宝贵窗口,更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它们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续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459
金币
127823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2小时前
马踏飞燕:驰骋河西走廊的传奇
马踏飞燕的身世与现状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它表现的是一匹奔马在草原上奔驰,马首微微向左侧,昂首嘶鸣,马鬃和马尾迎风飘扬,体态健壮,线条流畅,三个马蹄腾空,一只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尽显脚步轻盈与奔跑急速,设计巧妙、制作精湛。

史料记载,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此等神驹,汉武帝在霍去病大败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如愿求得良驹。如今这匹高36厘米的铜奔马静立在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里。兰州虽并非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但距离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仅160公里。

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
马踏飞燕发现于武威的雷台汉墓的一个侧室,它是一整支由39匹马、45个人物雕像和14辆战车组成的铜车马仪仗队中的一件。据推测,该墓葬属于一位东汉将军及其夫人,后室发现的一枚破损严重的印章上残留着“将军”二字。墓中有两具棺木,一具内藏有女性的金饰与丝绸衣物,另一具则包含一段男性的腿骨、几个印章以及一枚青铜弩机。这座墓葬之所以被称为“雷台”,是因为明朝时期在墓室上方修建了一座雷神庙。

此外,墓道穹窿高悬4.5米,无灰无浆,全凭斗拱力学千年不倒。更奇特的是,墓中枝形铜灯暗藏玄机,其设计旨在耗尽氧气,形成天然密封,令文物得以完美保存。

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一次跨越乌鞘岭进入走廊地区,开启了汉帝国打通这一战略通道的征程。从汉代开始,屯垦戍边便成为中原王朝经营河西的重要战略之一,走廊绿洲上的农业和畜牧业都高度繁荣。其中武威在公元四世纪初到五世纪中叶期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

河西走廊的文化与文物
汉律仁政的见证
甘肃省博物馆内的彩绘木鸠杖首,见证了七十赐杖的汉律仁政。大约从汉文帝开始,敬老尊老成为时尚并逐渐演化为制度和国策。朝廷每年举行敬老活动,给七十岁以上老人颁发鸠杖(称王杖)。持杖之人有诸多特权,如自由出入官府、见官不用“趋”、外出可走驰道、做买卖减免租税等。若冒犯持杖之人,处罚严厉,殴打或侮辱老人会以大逆不道罪行斩首弃市,甚至连累亭长、乡官等。

木质文物与绿洲耕战
河西走廊地区的干旱和盐碱环境为木质文物提供了天然保护屏障,减缓了它们的降解过程。大量作为殉葬品的微缩木质农具牲畜模型在这一地区出土,勾勒出绿洲耕战的日常。

武威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武威市博物馆馆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一件珍贵文物是一口高118厘米、重230千克的巨大青铜锅(鍑),在当地出土,据推测是匈奴军队用来炖煮牛羊肉的。如今该地区仍以优质的牛羊肉闻名全国。

丝绸之路文物展示
甘肃省博和武威市博都设立了大面积展区,展示丝绸之路的文物,如织物样本,以及饰有葡萄藤和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形象的银器。粟特人对丝绸之路贸易的控制在四世纪至八世纪达到巅峰,展览中有长着大胡子、带着风帽、身着类似现代翻领风衣外套的陶俑体现这一群体。展览文字说明还提到,在丝绸主要购买地区,人们发明原始烘干装置,使丝织品更干燥、轻盈,价格更低廉,因为丝绸当时按克重出售,如黄金一般。

马踏飞燕的影响力
当我国大型文物展在美国展出时,马踏飞燕成为广告上的标志,外国刊物纷纷报道,使其闻名世界。后来我国国家旅游局将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标志,让其形象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