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蒸荠菜
做法
方法一
准备食材:荠菜、面粉
处理荠菜:将荠菜摘洗干净,把荠菜控水,稍微甩干一下。
裹上面粉:将面粉均匀地沾在荠菜上。
上锅蒸制:将沾好面粉的荠菜,均匀地平铺在蒸架上,上开水锅里蒸五分钟即可成熟。
准备蘸料:在蒸荠菜的时间里,可以调一个蘸碟,准备蒜蓉、芝麻油、生抽、温开水,等荠菜熟了以后就可以蘸着吃了。
方法二
准备食材:荠菜、面粉
处理荠菜:将荠菜洗净,控水,在荠菜仍带有一点水份的时候加入面,用筷子搅匀,将面粉均匀的裹在荠菜上面,到荠菜上面不能再沾上面粉即可,注意面粉加的量不能太少,否则口感不软糯。
上锅蒸制:上锅蒸7 - 10分钟左右,荠菜根部变软,即可出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沾蒜泥吃。
营养价值和功效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葱烧豆腐
简介
葱烧豆腐以其简单、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它选用嫩滑的豆腐和香气浓郁的葱作为主料,通过巧妙的烹饪手法,将豆腐的细腻与葱的香浓完美融合。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小聚,葱烧豆腐都是一道备受欢迎的佳肴。
来历传说
小葱烧豆腐的来历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当时正值冬至,刘基手里拿着一个陶瓷罐子,里面装着小葱拌豆腐,献给朱元璋吃。朱元璋吃了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基一直是清白的,于是处置了地方官吏,并且更加信任刘基了。
朱元璋因此将小葱烧豆腐与刘基的清廉形象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一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冬至时节的特色美食。小葱烧豆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着一清二白,象征着清白廉洁。这一传说不仅在中国各地流传,还影响到了其他亚洲国家,成为一些地方冬至的传统食物。
食材选择
豆腐
要选择盐卤豆腐(老豆腐),卤水点的豆腐会有独特的豆腐香气。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葱
要用大葱,大葱的葱香味浓郁,做熟了有甜味。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生姜配伍同用。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做法步骤
做法一
食材准备:豆腐(南)150克、葱白、精盐、味精、料酒、酱油、高汤、水淀粉、植物油约500克、麻油。
处理食材
将豆腐用沸水焯透后捞出,沥净水分,顶刀切成0.5厘米厚的片。
将葱白切成4厘米长的段,然后切成细丝。
取碗一只,将精盐、味精、料酒、酱油、高汤兑成汁待用。
炸制豆腐:挂水淀粉将豆腐下入油勺内,滑散,炸呈浅黄色后捞出;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复炸至呈金黄色,倒入漏勺内沥净油。
烧制调味:原勺留底油,烧热后下入葱丝,煸炒出葱香味;倒入豆腐,迅速颠勺,淋麻油,出勺装盘即成。
做法二
食材准备:老豆腐700g、大葱半根、盐1g、砂糖3g、老抽少许、生抽2勺、玉米淀粉1勺、清水1碗、猪油10g。
处理食材
大葱切厚片,放入碗中。
调酱汁:碗中加入盐、砂糖、老抽、生抽、玉米淀粉、清水搅拌均匀。
煎制焖煮:热锅下猪油,豆腐掰成块下锅,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转入砂锅,倒入酱汁,盖盖子中火焖煮5分钟至豆腐挂汁,撒上葱花即可。
做法三
食材准备:豆腐、大葱、蒜瓣、酱油、水、糖、盐、花生油。
处理食材
豆腐洗净,切成长约三四公分,宽约二三公分,厚约一公分左右的薄片,中火煎至两面金黄,待用。
大葱斜切成长段;蒜瓣用刀拍散,待用。
烧制出锅
锅烧热,倒入多点花生油,等把豆腐煸的发黄后再把油空出来倒入小碗里留着下次炒菜用。
煸好豆腐后,倒出大部分油,然后放入大葱翻炒爆香,再放入蒜瓣。
盖盖子一分钟左右,放入酱油、少许水、糖,翻炒几下,放入盐调味,即可出锅。喜欢吃辣的可以在放葱时放进几块干辣椒煸炒。
营养价值
豆腐:蛋白质含量丰富,属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且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有益。
大葱: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能通阳气而散阴寒,可用于感冒轻症、阴寒里盛等症,还可治小便不利、寒凝腹痛等。
饮食注意
豆腐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人体易吸收,但是有痛风的人要避免食用豆制品,以免引起痛风发作。此外,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