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学用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051
金币
42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39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19
           前不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构建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探索科学规范育人模式。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技术变革,如何把握契机,培养能够驾驭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公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所谓“学用结合”,就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人工智能课程通常遵循线性逻辑,即“基础理论—技术模块—案例应用”。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陷入知识碎片化、脱离应用情景的困境,难以在不同领域间建立有效联系。“学用结合”模式则强调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推动跨学科融合,同时采用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人工智能教育可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相统筹,将人工智能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及实践类课程融合实施,采用跨学科、大单元、项目式的课程实施模式。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利用AI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与情感识别。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真情景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需求。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可探索将智慧校园场景中的技术与数据转化为探究性项目课程。比如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实现作业扫描批阅,构建精准教学系统,通过语音识别与大模型技术搭建课堂问答助手等。这些探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此类教育实践也让学生从“技术学习者”转变为“校园建设者”,真正实现学用结合。从“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出发,将理论学习和技术应用有机结合,既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又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用结合”的广泛实践,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协力合作,比如探索课程内容更新与融合、推进教学平台建设等。可尝试打造集教学资源、模型库和工具集为一体的“应用超市”,教师和学生可按需从中获取各种人工智能教学资源,还可与获得认证的企业合作,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AI实验室,进行真实的技术应用体验,或是以学徒身份参与企业研发与应用项目。构建并完善开放协同策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等途径和形式,加快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扎实的成长。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4729
金币
90202
道行
1981
原创
2384
奖券
2607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5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常态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并探索科学规范的育人模式。这一方案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重点:

1.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目的是启蒙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让他们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2. 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认识。

3. 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在该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该方案强调“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即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线性逻辑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强调在实际教育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并推动跨学科融合。通过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相统筹,将人工智能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及实践类课程融合实施。例如,在数学课上学习利用AI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在语文课上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与情感识别。

为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方案还提出了将智慧校园场景中的技术与数据转化为探究性项目课程的想法,如利用OCR技术实现作业扫描批阅,构建精准教学系统,以及通过语音识别与大模型技术搭建课堂问答助手等。

“学用结合”的广泛实践需要外部力量的协力合作,包括课程内容更新与融合、教学平台建设等。方案提出了打造集教学资源、模型库和工具集为一体的“应用超市”,以及与企业合作创造实践机会的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扎实的成长,同时也能加快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887
金币
122944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8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6
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学用结合”
“学用结合”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技术变革,培养能够驾驭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公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它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用结合”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体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 - 2027 年)》提出构建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特点: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让学生初步接触和感受人工智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12。
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
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学用结合”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人工智能课程通常遵循线性逻辑,即“基础理论 - 技术模块 - 案例应用”,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陷入知识碎片化、脱离应用情景的困境,难以在不同领域间建立有效联系。而“学用结合”模式则强调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推动跨学科融合,同时采用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学用结合”的实施方式
课程融合
人工智能教育可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相统筹,将人工智能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及实践类课程融合实施,采用跨学科、大单元、项目式的课程实施模式。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利用 AI 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与情感识别。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真情景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需求。

智慧校园项目转化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可探索将智慧校园场景中的技术与数据转化为探究性项目课程。比如利用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实现作业扫描批阅,构建精准教学系统,通过语音识别与大模型技术搭建课堂问答助手等。这些探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此类教育实践也让学生从“技术学习者”转变为“校园建设者”,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学用结合”的外部支持
打造“应用超市”
可尝试打造集教学资源、模型库和工具集为一体的“应用超市”,教师和学生可按需从中获取各种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为“学用结合”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校企合作
与获得认证的企业合作,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应用能力。

开放协同策略
构建并完善开放协同策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等途径和形式,加快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扎实的成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