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新试验的创新之处
智能体功能聚焦基础教育细节
此次虹口区上线的177个教育智能体,聚焦当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毛细血管”。其功能丰富多样,涵盖从生成个性化英文绘本到帮学生分析作文、从名师分身到职初老师培训等多个方面,能够满足基础教育中不同场景和具体教学环节的需求,切实助力教学过程。
教师参与设计制作个性化智能体
与一般商用大模型不同,这些智能体的“主理人”是虹口区各学校的学科老师。商用大模型往往很难聚焦具体学科和不同学情,而虹口区通过区域层面的顶层设计,鼓励老师参与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智能体。这使得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学科教学,能更好地贴合具体学科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学情,助力师生打通教与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搭建安全可靠的HEADS平台
今年1月初,虹口区发布了虹口区教育智能体导航系统(HEADS)平台。放眼沪上,不少中小学给校园智能设备接上的通用大模型,存在不熟悉具体教材、不了解不同年段学情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并非师生真正所需,且一些开放平台上的智能体还可能把孩子“带偏”,家长也担心孩子依赖大模型会导致解决问题能力退化。而HEADS平台能向区域内师生提供一站式、安全、可信、高质量的“智能外脑”,还支持师生利用低代码便捷搭建教育智能体、沉淀区本知识库、积累过程行为数据,有效赋能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持续壮大智能体集群并促进教学创新
继首批177个教育智能体上线并向区域师生开放后,第二批总计150个教育智能体也在筹备中,这将进一步壮大、完善HEADS平台。该平台就像虹口教育在互联网端的应用商店,每个智能体都是不同老师针对各自学科的学情所打造的。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和智能体对话就像是在和不同的学科老师深入交流,而不是简单调用通用大模型。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中,教师运用智能体增设教学板块,让学生通过与智能体交互制作带交互特效的网页,推动了教学创新。
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实践发展
与智能体上线同步,教师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150位虹口教师参加了虹口区教育智能体研发与应用实操培训班,其中100位老师此前并未真正做过智能体,但已有80多位老师递交了新作品。通过培训,有望让一批对“AI + 教育”有想法的老师找到实践路径,使一批善用人工智能的优秀老师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