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形成最快还需5年”的相关探讨
观点提出者及背景
“人形机器人市场形成最快还需5年”这一观点是由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国际高级电信研究院(ATR)石黑浩特别研究所客座所长、被誉为日本机器人工学第一人的石黑浩提出的。当下,世界各国科技巨头持续加码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与创新,在此背景下石黑浩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并表达了此观点。
市场尚未形成的现状分析
应用场景局限
目前人形机器人大多只用于展示,没有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例如20多年前日本人形机器人ASIMO,其设计初衷主要是服务家庭和政务场景,但最终更多出现在演播厅或展览台,没能走进家庭和服务政府。
技术存在不足
步行能力欠佳: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虽然动作变得更灵活,成本也在降低,但大多数这类机器人还做不到完全像人类一样流畅地行走,它们的步行方式不足以支持精准化工作。
缺乏仿真皮肤:目前的人形机器人没有皮肤,即使撞到人也不会有感觉,容易导致碰撞、踩到人的情况,存在危险,而制造出真正的仿真皮肤还需要时间。
市场形成还需时间的依据
技术完善需要时间
从当前人形机器人存在的技术短板来看,如步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仿真皮肤的制造等,都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发和改进。只有当这些关键技术得到完善,人形机器人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种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的形成。
市场接受度需要培养
尽管日本拥有相较于其他国家更积极接受机器人的文化,但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广泛融入日常生活。要让消费者真正接受并愿意购买人形机器人,需要时间来展示其实际价值和优势,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
市场前景
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尚未形成,但从长远来看具有较高的市场前景。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1000亿元市场,预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和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