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阅读
  • 1回复

[猎奇]废墟下的血和泪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690
金币
23693
道行
37009
原创
2123
奖券
4349
斑龄
130
道券
849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4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22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04) —



01

在殷商时期,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战争和祭祀。

祭祀则需要祭品,而在那个时代,人是祭祀的必需品。这种祭祀又分为人牺和人殉,人牺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战俘为主体的奴隶。

《墨子·节葬下》里面讲:“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也就是说,天子的人殉多的要杀数百,即便少的时候也要杀数十。



这是商朝的一个祭祀坑出土的情况。

出土的情况和旁边的简笔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是两个人的遗骨。一个成年人,双臂紧紧地抱着一名幼童。

很显然,这两人是被用来祭祀了。

但很奇怪的是,成年人除了手臂骨头和头骨之外,躯干和以下的骨头全数被截成数段,被整齐地放在其身旁。

在死亡的最后时刻,大人紧紧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虽然这种保护是徒劳的,并不会改变任何结果,但他依然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孩子,即便身体和下肢被斩断成数截,仍不放手。颈椎、肋骨和一只手被砍掉,但他仍用残余的胳膊紧抱幼儿。

而大人所抱着的幼儿,他的小腿和小臂都已经被砍掉。

02

以前有这样习俗,其实现在也还存在,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建新房,需要杀一只鸡取血。

而在殷商时期,不是杀鸡。

奠基则通常指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在房屋居住面下、夯土或垫土乃至墙体中埋入人畜或其他物品的仪式性活动。

在考古发现的史前时期建筑之下曾发现埋葬活人,尤其是幼儿的现象,并大多出现于房基或墙基下,这些死者是出于“奠基”目的而埋葬的祭品,被称之“奠基牲”。

在著名的半坡遗址中,在第1号大长方形房址南壁下的白灰层中,发现一个有砍削痕迹的人头骨,就是有意埋入。

下面这张图来自于

石峁遗址,其中发现有14个头骨,此后又在城址夹道间、城墙通道上陆续发现数十具头骨,均为年轻女性,且部分头骨存在钝器伤痕,很显然她们都是非正常死亡。

她们就是在奠基的过程中被杀的。



03



清凉寺史前墓地位山西省芮城县,是21世纪对于史前目的的一次集中考古发现。

这张图片就来自于清凉寺M146。

墓内的几具遗骸用R1到R5标注了出来。

可以发现,除了R1以外,其余四具骨骼都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状态,造成这种弯曲的原因只有一个:活埋。

04



过殷墟博物馆的人对这个场景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商王陵的出土情况。

远处的鼎象征着王权,而鼎前面的头骨就是为商王殉葬的。



这种只需要头的祭祀方式称为“伐祭”。



在甲骨文“伐”字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人,他的颈部被兵器所伤,

这是一个准备取人头的动作。

为什么后来会用伐来表示战争呢?比如有讨伐,征伐这些词语,这是因为在殷商时期,人殉的主要来源就是战争中俘虏。

在殷墟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无头墓葬,这些很多就是伐祭的结果。伐祭是商朝应用最多的人祭方式,卜辞中共用伐祭2384人,还有339条卜辞也用了这种方法,但并未写出具体人数。

05

殷墟博物馆中的妇好墓是放在最后压轴出现的,因为其墓葬没有被盗掘,所以出土了多达

1928件的精美

随葬品

,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

骨器

564件。

对于考古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但就

在妇



墓四周的墙壁上中发现了16具人殉,这些人殉的全是儿童。这些人殉的遗骸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而墓主人妇



的遗骸却荡然无存,化为尘土。一个而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妇好紧挨着青铜器,被腐蚀掉了。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昨天 20:5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927
金币
97113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3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48
关于殷商时期的人祭与人殉制度,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总结如下:

一、祭祀分类与对象
人牺
指与死者关系密切的群体,包括妻妾、宠臣、近侍武士等。这类祭祀可能带有自愿性质,属于贵族阶层对逝者的“陪伴”仪式,如商王陵中殉葬的武士或亲属。

人祭
以战俘和奴隶为主体,属于强制性的献祭行为。甲骨文中记载的“伐祭”即为此类,表现为砍头祭祀,常见于建筑奠基、大型仪式等场景。例如,石峁遗址发现的数十具年轻女性头骨,多存在钝器伤痕,推测为奠基时被献祭的战俘。

二、考古证据与祭祀场景
活埋与肢解现象

清凉寺史前墓地M146墓中,四具遗骸骨骼呈不规则弯曲,推测为活埋致死。
殷墟祭祀坑发现一具成人遗骨紧抱幼童,成人躯干被截断,幼儿四肢残缺,显示祭祀过程中对生命的极端摧残。
建筑奠基仪式
史前至商代,房屋建造常埋入“奠基牲”,如半坡遗址房基下的人头骨,以及石峁遗址的年轻女性头骨群,均属此类。

三、社会背景与影响
战争与祭祀的关联
甲骨文“伐”字本义为砍头献祭,后引申为战争(如“征伐”),因战俘是祭祀的主要来源。殷墟出土的无头墓葬印证了伐祭的普遍性。

制度化的暴力
《墨子·节葬下》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反映人殉规模的制度化。妇好墓中16具儿童人殉,可能与青铜器防腐需求有关,体现等级与资源的关联。

四、现代研究意义
通过殷墟、石峁等遗址的发掘,学者重构了商代社会结构与宗教观念。台湾学者与大陆考古工作者的合作(如董作宾后人参与研究2),进一步推动了跨海峡的学术对话,揭示早期中华文明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