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餐厅“内卷式创意摆盘”现象的整理,结合摄影师RossMcGinnes及多家媒体报道的案例,通过5类奇葩设计解读餐饮业的“另类内卷”现象:
一、奇葩容器:超越传统餐具的想象力
生活用品再定义
餐厅将拖鞋、枕头、巴洛克式镜子甚至油漆刷作为餐盘,例如:鳄梨沙拉被放置在枕头上,羊排摆放在镜面,引发对卫生和实用性的质疑。
工业与自然元素混搭
意大利面被“飞溅”到木板上,生虾仁单独放置于石头堆中,营造原始粗犷的用餐体验,但被调侃“分不清是美食还是装置艺术”。
二、自然场景融合:环境即餐盘
沙漠中的米其林餐厅
米其林二星餐厅将餐品置于沙漠景观中,食客需在沙地与岩石间用餐,强化“沉浸式体验”概念,但也考验食客耐心。
植物与食物共生
仙人掌叶片被用作寿司托盘,皮鞋改造为盛放牛排的容器,此类设计试图模糊自然与人工的界限,但实用性争议较大。
三、艺术摆盘:视觉冲击挑战传统认知
极简与抽象表达
一盘仅有一颗生虾仁的“石头料理”,或芝士蛋糕样品以迷你雕塑形式呈现,强调视觉美感而非饱腹感。
超现实主义风格
如“诅咒杯碗混合体”(Cup/Bowl Hybrid)搭配可乐和小笼包,容器造型怪异导致用餐不便,被吐槽“形式大于内容”。
四、文化混搭与争议
东西方元素碰撞
部分餐厅将日式寿司与西式摆盘结合,例如用毛笔刷蘸酱料、寿司卷嵌入抽象雕塑中,引发“是否尊重饮食文化”的讨论。
社交媒体驱动
设计师坦言,此类创意旨在制造“病毒式传播点”,例如冰咖啡被装在巨型冰块中,食客需边凿冰边饮用,迎合年轻群体猎奇心理。
五、用户反应:赞美与质疑并存
支持者认为此类设计打破常规,提升用餐趣味性,例如“木板上飞溅的意大利面”被赞为动态艺术。
反对者批评其忽视实用性,如枕头餐盘难以清洁,石头容器导致食物分量过少,直呼“只想安静吃顿饭”。
如需查看完整照片及餐厅案例,这些现象反映了餐饮业在流量争夺中的极端创新,也引发对美食本质的重新思考——究竟是“为吃而设计”,还是“为设计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