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更好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611
金币
563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91
斑龄
194
道券
105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2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3-30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3-28) —
          从专业领域知识问答,到建筑模型质量检测,再到繁琐的成本测算……工程管理领域的“重活难活”,如今可以用DeepSeek来处理。人工智能将更广泛地应用在“设计—施工—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

  人工智能日渐融入千行百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注于建筑、土木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更好融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互促进的新路径。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完善课程体系。未来,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但从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看,针对不同专业还是要有所侧重。比如,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或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专业,人工智能课程就是中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而另一些传统专业,还应以专业课为中心,强调“+人工智能”。比如,北京建筑大学针对传统工科专业,构建起“1门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X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N门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课”的课程体系,在坚持以专业课为本的同时合理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很热门很重要,但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因专业而异科学安排。

  工科教育说到底,还是要面向实际应用,面向生产一线。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课程,关键要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下功夫。比如,有的大学提出开展硕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鼓励以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原创算法等成果作为学位论文替代选项。有的大学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让学生在智能建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开发等真实场景中直面技术难题。北京建筑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形成“场景驱动—项目贯通—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业需求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以人工智能赋能工科教育,不能搞花架子,必须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产业、走入生产一线。

  当人工智能更广泛融入课堂,不仅对学生是新挑战,对教师也是新课题。我们不能把过去的知识传授给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由此而言,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学科教师更新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跟上人工智能发展步伐。我们坚信,有优秀的教师,就能更好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教育更要有所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既用好前沿技术、紧跟时代步伐,更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1条评分金币+15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03-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4898
金币
88271
道行
20019
原创
752
奖券
3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3-3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27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融合的背景与必要性
人工智能日渐融入千行百业,建筑行业也在设计 - 施工 - 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注于建筑、土木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更好融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互促进的新路径。

融合的具体举措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未来,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但不同专业在课程设计上应有所侧重:

人工智能或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中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 +”。
传统专业:应以专业课为中心,强调“+ 人工智能”。例如北京建筑大学针对传统工科专业,构建起 1 门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 +X 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 +N 门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课的课程体系,在坚持以专业课为本的同时合理融入人工智能教育。总之,课程设置不能一刀切,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因专业而异科学安排。
加强产学研融合
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关键要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下功夫:

学位论文评价改革:有的大学提出开展硕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鼓励以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原创算法等成果作为学位论文替代选项。
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部分大学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让学生在智能建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开发等真实场景中直面技术难题。
校企合作:如北京建筑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 + 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形成“场景驱动 - 项目贯通 - 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业需求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并且要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产业、走入生产一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人工智能更广泛融入课堂,不仅对学生是新挑战,对教师也是新课题。不能把过去的知识传授给现在的学生去解决未来的问题,所以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增加专业教师:需要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教师。
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其他学科教师要更新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跟上人工智能发展步伐。
其他方面的探索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 AI 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号召,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享受 AI 技术便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 AI,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4。此外,从更广泛的教育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包括师资分配的优化、交流平台的建立、教育资源的快速更新、负担的减轻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等方面,这些也能为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39215
金币
48192
道行
1971
原创
2355
奖券
2513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3-3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3-27
这段文字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工程管理领域,尤其是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强调了高等教育在适应这一变化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人工智能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处理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任务,如专业领域知识问答、建筑模型质量检测和成本测算等。

2.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
   - 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并探索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课程体系的完善:
   - 未来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高等教育课程设计需要科学完善,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既强调“人工智能+”,也强调“+人工智能”。

4. 产学研融合:
   - 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不仅是增加课程,更重要的是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下功夫。例如,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直面技术难题。

5. 师资队伍建设:
   - 教师需要更新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转型。

6. 教育的根本任务:
   - 教育不仅要用好前沿技术、紧跟时代步伐,更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段文字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以及高等教育在适应这一变化中的重要性。它提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产学研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措施,并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