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确实在近期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这项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旨在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内容创作中的作用。以下是该办法的一些关键点:
1. 显式和隐式标识:根据《标识办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必须包含用户可以明确感知的显式标识,以及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隐式标识。显式标识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形,而隐式标识可以使用数字水印等技术来标识内容的属性及其来源。
2. 平台责任:提供内容生成合成服务的平台必须确保可下载或共享的文件包含所需的标识,并明确告知用户识别方法和标识样式。
3. 禁止恶意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也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
4. 实施日期:《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目的是防止滥用人工智能,同时促进人工智能的道德和安全应用。
5. 中国对AI的承诺:这一法律框架体现了中国对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的承诺,并与中国的目标相符,即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6. 相关法规:中国在2017年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并在2021年11月开始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制定了标准,旨在保护用户隐私。2023年,中国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的安全、道德和公平发展。
综上所述,《标识办法》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规范发展的又一重要步骤,旨在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