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成为“偷懒神器”吗?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产品的涌现,人工智能(AI)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和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
智能审题与编程辅导
学生可以通过输入不完全正确的编程代码向大模型提问,平台迅速给出解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码上”平台利用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帮助学生纠错和理解代码。
个性化教学
AI助教能够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AI给出的答案进行补充,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这种人机互动的社交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跨学科思维与应用
随着大模型的不断演进,其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例如,在法学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AI技术获取和分析法律数据,增进对社会司法实践的理解。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影响
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避免过度依赖
虽然AI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但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为了更好地利用AI技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素养。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开设了“人工智能素养”课,通过讲座、实践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了解和使用AI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它并不一定会成为“偷懒神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科学地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助力青年大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