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今年41岁,他从半年前开始断断续续出现咳嗽症状,每次一咳嗽他就自行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服用。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抗生素的效果变差了不少,天天咳的睡不着觉。
于是去了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他的肺部如同“棉花”一般,发生了霉菌感染。之所以会这样,与他长期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诱发霉菌感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严重甚至会威胁生命。
不少人和刘先生一样,日常有个咳嗽、感冒就会自行服用抗生素,但这个行为非常危险!
一、这几种药或对身体免疫力有害,避免盲目服用!
很多家庭都有备个小药箱,里面有很多常用药,在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时可以服药来缓解。但很多药物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否则很容易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这几种药物一定要注意。
1、非甾体类抗炎药
日常中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等药物,均归类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是缓解疼痛、炎症,如关节炎、头痛、月经痛等服药后均可以缓解。
然而,这类药物会削弱胃粘膜的防御力,使其更易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风险。还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让血压上升、血液粘稠度上升,增加心梗、心肌缺血的概率。
2、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有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
但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抑制身体的免疫反应,增加感染的风险。还可能会感染身体的免疫调节,导致免疫失调或发生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是防治细菌微生物感染,常见的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均属于抗生素。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给肠道菌群平衡带来破坏,容易引起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发生。且大量使用抗生素会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身体感染耐药菌,免疫系统难以有效地对抗,进而会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严重的还可能会威胁生命。另外,部分抗生素会影响白细胞的活性和数量,让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4、止咳药
止咳药可分为镇咳剂、祛痰剂两种,镇咳剂通过减少咳嗽反射来抑制咳嗽,而祛痰剂则通过稀释和润滑痰液,帮助痰液排出,从而缓解咳嗽。
然而,这两种药物都不宜长期使用。镇咳剂只能缓解咳嗽症状,不能根治病因,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真实病情。祛痰剂则可能导致痰液分泌过多,增加感染风险。此外,部分止咳药含有成瘾性成分,需谨慎使用。
二、取药时的“空腹、随餐、餐后”服用,是什么意思?
吃过药的人都知道,不同的药服用的时间也不同,有些需要空腹、有些需要餐后,有些则需要随餐,这是为什么呢?
空腹是指胃肠道内没有食物,如早晨起床后或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适用于降压药、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饭前服药则是指饭前15~30分钟服药,可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一般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物需要饭前服用。
餐后服药,则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通常在用餐后15~30分钟进行,如某些可能对胃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随餐服用的药物一般有脂溶性的特点,不溶于水,进入体内后需要有一定的脂肪含量才可以正常吸收。因此建议在吃饭后立即服用,且服药后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影响胃肠道内的脂肪浓度,从而影响药效。
三、老年人用药,远离3大误区,遵循3项原则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受到关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会发生变化,在用药时有更多的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远离误区。
误区一:不遵医嘱擅自改量
很多人都有这种行为,服药几天后感觉作用不明显自行停药或增加药量、担心药物副作用在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这种做法会导致体内血药浓度不稳定,让病情波动变大,如本身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误区二:不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服药时一定要遵医嘱进行,如若有增加其他的药物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以免药物间相互产生作用,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副作用或是影响药物本身的疗效。
误区三:对保健食品和中药认知不足
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和中药十分热衷,寄希望于吃保健品或中药来防治疾病。但现在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保健品吃了不仅无效还会威胁健康。中药是药品的一种,在服用前需要对症,盲目滥用只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正确用药的原则是什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赵晓静主任医师提醒,老年人用药也应把握3个原则。
原则一:注意观察副作用
药物进入体内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肝脏、肾脏代谢,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组织功能下降,对于药物的吸收能力会有所下降、代谢时间也会延长。发生药物蓄积、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老年人服药要注意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等指标,过程中有出现身体不适也要及时就医。
原则二:起始剂量小
老年人服药要从小剂量开始,这样做可避免血药浓度大幅度上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原则三:及时调整用药
很多老年人身上存在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的发展,服药的剂量、品类也会发生变化,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动态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