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极其珍贵的录像,真实记录下我国70年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向我们展示那个纯真充满温情快乐的年代,虽然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裕,可他们脸上却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那时候在城市的街头,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尽管这自行车已于清朝末年就进入了中国,但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前,当时农村还是没有自行车的,也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能看到,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二八大杠。
只见一位大叔,骑车的过程中直接双手脱把,在自行车上练起了太极,那时候在城市街头,无论男女穿的衣服颜色都很单一,大部分都以蓝色黑色为主。
在摄影师走上街头,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当时在那个年代摄影机算是一种奢侈品,即便是一些条件富裕的家庭也买不到。
那时候买一些大件商品,都需要各种“票”,像粮票、油票、电视机票等等,想必一些80后小时候都会在家里见过,甚至一些长辈把这些票收藏到现在。
在7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物资实行严格的计划供应和配给制度,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资供应不足,许多商品都需要通过票证来分配,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市场混乱,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那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岁月。
镜头是一处公园,其实就是一块没有开发的荒地,一些地面都没有进行硬化处理,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里面打太极,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极其简单,平日里大家围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妇女们则在家里织毛衣做衣服,很多80后,小时候穿的棉裤棉衣都是父母亲手做的。
镜头一转,摄影师来到附近的一所小学,此时到了大课间时间,学校孩子们正在做广播体操,从学生的穿着打扮不难看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确实有限,甚至一些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补丁,颜色款式都极其的单一,像是这也是当年的第一套广播体操了。
体育老师拿着大喇叭,站在台上念着口号,看着这里,想必一定会勾起不少8090后的回忆,至于那些00后的孩子们,无法体会到那个年代纯真的快乐。
当时孩子们的课间娱乐项目很简单,像丢沙包踢毽子跳房子等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和协调能力。
镜头中是一家妇产科医院,几位年轻的医生正准备做剖腹产手术,然而她们的麻醉方式是针灸,如今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医生熟练的将针插在特殊的穴位,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女子还和医护人员聊天,脸上更是看不到一丝痛苦的表情,完全像是被注入了麻药医院。
这种用针灸麻醉的办法是我国特有的麻醉技术,这项东方医技,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手术过程中,一位医生就坐在产妇旁边与她聊天,时刻关注产妇的情况。
等到80年代针刺麻醉迅速消失,除了有其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针刺麻醉本身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病症范围内才能起效用。
镜头一转,摄影师来到了一所幼儿园,跟小学生的穿着打扮比起来,小朋友身上衣服的款式也多了起来,颜色也没有那么的单一了,那时候的幼儿园叫育红班,跟现在的托儿所差不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照看问题,这些幼儿园通常由?企业或?单位开办和管理。
镜头是农村赶集市的画面,百姓把自家种的蔬菜,以及手工编织的扫帚拿到集市上卖,那时候交通极不发达,人们去赶大集要全靠两腿步行,所以那时人们去集市又叫“赶集”,每逢集市的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蜂拥到街上,而且也不是天天都有。
很多地方都是协调开市,每个月有定下的日期,你三六九它便二四八,如此交叉开市更加方便人们购物,如今在一些农村,还延续着这样的赶集方式,只是现在的集市跟之前相比要冷清了许多。
时至今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白发苍苍,老在了去赶集的路上,老在了喝酒的酒碗中,老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巨变和发展,70后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他们既保留了传统价值观,也接纳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