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的“难得”之处
雾凇是一种自然美景,因其独特的美丽和罕见的出现而被誉为“难得”的自然现象。雾凇的“难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成条件苛刻
雾凇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特定的自然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等因素。具体来说,需要一个寒冷、漫长且湿润的冬季,其中“湿润”指的是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此外,还需要天晴、少云、静风的天气条件。夜间有云时,会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这样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而大风则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因为它会吹散正在形成的雾凇,即使是已经聚集在一起的雾凇也可能被吹散得无影无踪。
地理位置特殊
在中国,吉林雾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闻名。吉林市松花江畔的雾凇奇景,驰誉东亚。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既厚又结构疏松的雾凇,使其显得特别轻柔丰盈、婀娜多姿、美丽绝伦。在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中,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和长江三峡都是“天生丽质”,而独吉林雾凇是“人工仙境”,即丰满水电站建成发电后才有的。
季节性明显
雾凇作为一种冬季特有的自然现象,它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中国,雾凇季节一般从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到次年的3月上旬结束。这意味着观赏雾凇的机会仅限于冬季,这也是雾凇“难得”的原因之一。
文化意义深远
雾凇不仅是一种自然美景,它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中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后来也有叫“树介”的。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晋朝的《字林》里,描述了雾凇的美丽和短暂。宋代曾巩的《冬夜即事》和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都有对雾凇的描绘,这些文学作品赋予了雾凇深厚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雾凇的“难得”不仅在于其形成条件的苛刻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季节性的出现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雾凇这一自然现象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人们心中“难得一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