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与阅历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少年时,社会经验不足,难以理解鲁迅文字背后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深刻的人性洞察。但成年后踏入社会,经历了职场的人际关系、社会的种种问题等,就更能体会到鲁迅所说的话的含义。
职场中的伪装:鲁迅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年轻时可能不理解为何人要戴着面具生活,进入职场后就会明白,很多时候即使不喜欢领导或者同事,也需要伪装自己的情绪,展现出积极友好的一面。而这种伪装一旦成为习惯,想要做回真实的自己就变得非常困难,就像面具长在了脸上。
社会中的群体现象:“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在年轻时可能只是字面理解,觉得是在描述动物习性。但随着阅历增长,就会明白这是在反映社会中的一种现象,有能力的人往往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任务,而很多普通人则需要依赖群体力量才能做事。
二、社会现实的映照
鲁迅所处的时代虽然与现在有一定的距离,但他所揭示的很多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或者有相似的表现。
弱者被欺凌现象:“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在当下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挑战强者,反而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如校园霸凌现象,那些霸凌者往往是自身存在某些弱点或心理问题,却选择向更弱小的同学发泄愤怒。
社会冷漠现象:“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尽管现代社会提倡乐于助人,但仍然存在一些社会冷漠事件,比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争议,反映出部分人内心的冷漠与担忧被讹诈的心理。
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鲁迅对人性有着深入的剖析,他的话语能穿透表面,直达人性的本质。
人的矛盾性:“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这看似矛盾的话,却深刻地反映出人性中的一种复杂心理。在生活中,很多人一方面对自己过度自信,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又充满多疑的情绪,对他人充满猜忌。
对自由与安稳的抉择:“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这体现了鲁迅对人性中对于安稳和自由的权衡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或者生活方式时,也面临着这样的抉择,是选择安稳但可能缺乏自由的工作,还是冒着风险去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