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润色后的文章
糖尿病是当今高发的慢性代谢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类,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
提及糖尿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治疗方法是“注射胰岛素”,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岛素。
通常,服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能将饮食、运动与口服降糖药等方式相结合,就能使血糖处于平稳状态。
然而,经过生活方式与药物的联合调理和治疗后,如果效果很差、出现不良反应且患者无法耐受,或者患者不配合治疗,致使血糖无法稳定控制时,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可以说,“胰岛素”是一种效果最为直接且对胰岛功能有保护作用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我国临床应用的胰岛素种类不断增多,可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临床上的胰岛素包括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三类,而且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也有所不同,临床又分为超短效、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四种。
许多患者在需要注射胰岛素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一天应该注射几次胰岛素呢?实际上,这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包括胰岛素的种类、起效时间以及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就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而言,差别很大:
超短效胰岛素:正如其名,注射后起效极为迅速,十几分钟内就能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
这种胰岛素适用于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导致用餐前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患病年限较长,自身胰岛功能较差,需要在每餐时注射,且注射与用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效果。
速效胰岛素:这类胰岛素一般在注射后30分钟开始起效,主要针对餐后血糖持续升高的患者,能够有效弥补患者胰岛功能的下降和不足。
需要在每餐前注射,注射后15分钟必须进食,否则可能导致体内血糖迅速下降,引发低血糖危机。
中效胰岛素:这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前两种都慢,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达12 - 16小时左右。
它对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都有调节作用,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对餐后血糖也有稳定效果。一般建议患者在睡前或者早晚各注射一次。
长效胰岛素:顾名思义,其持续效果可达24小时,相当于体内持续有外源性胰岛素释放,能调节全天的血糖水平变化,但对调节餐后血糖的作用相对较弱。一般每晚睡前注射一次,有助于稳定夜间和空腹血糖。
总之,不同时效、不同种类的胰岛素,针对的患者和注射时间都不相同。患者使用胰岛素时,要根据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来决定。
另外,还需提醒患者,如果医生没有建议或要求使用胰岛素,千万不要盲目使用,以免造成血糖波动、低血压等问题。
对于血糖异常的人来说,以下10个控制血糖的饮食小建议值得重视。
控制总能量,但别饿肚子
很多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往往超重或肥胖。体重超标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即使体重正常,采用低能量饮食也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降低血糖和血压,纠正轻度的血脂异常。
所以,控制总能量摄入是控制血糖的基本原则。
不过,降低能量并不意味着要饿肚子,万一出现低血糖,可是会危及生命的。因此,可以选择营养素密度高、饱腹感强的食物。
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低的主食
馒头、面条、白米饭、年糕、汤圆、白面包等精白米面类主食,食用时要加以控制,尽量避免。
像全麦、燕麦、荞麦、糙米等全谷杂粮,以及红豆、绿豆、芸豆等淀粉豆类,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它们不仅GI低,而且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含量高,营养素密度高,饱腹感也更强。
避免食用甜点、甜饮料,“无糖”的也不例外
面包、蛋糕、点心等烘焙食品含有大量糖分,甜饮料更是如此,每瓶中的糖含量基本在40 - 60g之间,食用后血糖必然会大幅波动。
还有号称“无糖”的点心,虽然使用木糖醇、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甜味剂代替了糖,但点心本身是由精白淀粉制成的,还添加了大量油脂,即便不含糖,对血糖控制也是有害无益的。
增加绿叶蔬菜的摄入量
绿叶菜不仅GI低,而且营养素含量丰富,如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K、钙、钾、镁和膳食纤维等。
并且膳食纤维丰富的绿叶菜饱腹感较强,对控制能量摄入非常有利。所以,高血糖患者可以大量食用绿叶菜。
而像胡萝卜、南瓜等蔬菜,GI值相对较高,食用时不要过量;其他如土豆、莲藕、菱角、荸荠等淀粉含量较多的蔬菜,食用后要适量减少主食量。
水果摄入适当限制
有些血糖较高的朋友因担心吃水果升血糖而干脆不吃水果,其实大可不必。
水果是可以吃的,尤其是苹果、梨、桃子、柚子等低GI水果,樱桃、草莓虽然吃起来甜,但GI值也不高。
像西瓜、哈密瓜等GI值略高的水果,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也可以吃,但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即可。
吃瘦肉,用奶、蛋、鱼、豆制品代替部分肉
很多人一提到控制能量摄入,就想到不吃肉而吃素。其实对于控制血糖来说,蛋白质类食物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特别是用鱼类和奶类代替部分肉类时,奶类中的钙、鱼类中的Ω - 3脂肪酸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能力。
而且,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较抗饿。
不过,肉类往往含有较多脂肪,脂肪摄入过多对血糖不利,所以应尽量选择瘦牛肉、鸡胸肉等瘦肉食用。
食不厌糙,脍不厌粗
粗杂粮升糖指数低,但仅限于粗加工的情况。例如,整粒的燕麦饭GI值为42,加工精细一点的燕麦片粥GI值可达55,即食燕麦粥GI值则能达到79。
只要是磨成面、打成糊或者熬煮得特别软糯,不管是什么粗杂粮,升糖指数都不会太低。
所以,在烹饪制作时,尽量做得粗糙一些,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注意进餐顺序
吃饭时,可以先吃蔬菜、肉类,再吃主食。
有研究表明,用餐时先吃较多蔬菜,然后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比直接先吃米饭再吃蔬菜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波动。
减少烹调油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的烹调油用量应控制在25 - 30克。
虽然烹调油本身不会转化为血糖,但摄入油脂过多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所以,平时可以多吃凉拌、蒸煮炖的菜肴,尽量减少烹调油的使用量。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籽油,以及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紫苏油等。
少吃盐,饮食尽量清淡
吃盐过多,一方面会使体内的“饥饿素”分泌增多,“饥饿素”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还会削弱胰岛素的降糖能力;
另一方面,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加重血管损害,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当然,除了上述10个饮食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快走、慢跑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等措施,对于平稳控制血糖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可由饮食因素、遗传因素、肥胖、肝病等因素引起。
通常,人们是在偶然的体检中发现自己存在高血脂问题的。由于高血脂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但实际上,高血脂会给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
尽管高血脂一般不会让人有明显感觉,但体内已经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很可能在将来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心梗、脑梗、肺栓塞甚至猝死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高血脂的具体危害。
肝损伤
高血脂是引起脂肪肝的病因之一,严重时会导致肝损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大量酸败后的脂类物质蛋白沉积在血管壁,损害动脉血管内皮,从而形成血管硬化。
冠心病
高血脂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狭窄,血液流速减缓,无法为心肌灌注充足的血量,从而诱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痉挛,肾上腺素分泌增高,从而诱发高血压,而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
脑卒中
脑动脉也会因高血脂而硬化,之后可能出现血管破裂,形成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如果出现狭窄或被血栓阻塞,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导致脑梗死。
要远离“两白”
上面简要介绍了高血脂的危害,包括血管硬化后破裂,以及因狭窄或阻塞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
远离以下两种食物有助于防治高血脂,概括为“两白”。
奶油
摄入过多奶油容易发胖,从而使身体基础代谢降低,血管压力增加,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
同时,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这种物质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盐
盐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但也是损害健康的“杀手”。长期盐分摄入超标,容易诱发高血压,进而导致血管硬化。
因此,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4 - 6克之间。
常吃“一物”
防治高血脂除了要少吃上述两种食物外,还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冬瓜是一种热量低、水分足的食物,平时多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对预防高血脂和减肥有一定作用。
此外,冬瓜还具有利尿作用,对老年人和肥胖人群非常有益。
糖尿病是引起高血脂的原因之一,而高血脂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防治高血脂至关重要。
上面介绍了少吃奶油和食盐、多吃冬瓜有利于防治高血脂,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
二、概括
主旨
文章主要围绕糖尿病展开,阐述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相关情况,包括胰岛素的种类、起效时间与注射频率等;同时给出了血糖异常者的10个饮食控制建议;还论述了高血脂的危害、防治高血脂需远离的“两白”食物(奶油和盐)以及可多吃的冬瓜,强调了糖尿病与高血脂之间的关联以及防治高血脂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要点
糖尿病与胰岛素
2型糖尿病常见,并非所有患者都需注射胰岛素,在生活与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胰岛素有不同种类和起效时间,注射频率需根据多种因素确定。
控制血糖的饮食建议
包括控制总能量、选择低GI主食、避免甜点甜饮料、增加绿叶菜摄入、适当吃水果、合理选择蛋白质食物、食物加工宜粗不宜细、注意进餐顺序、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盐等。
高血脂的危害
可导致肝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疾病。
高血脂的防治
要远离奶油和盐,可多吃冬瓜,糖尿病患者更应重视高血脂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