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壁画的流失海外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现象,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荡的年代,许多壁画被盗、被掠夺、被贩卖至海外,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珍品。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朝元图》壁画,原属山西晋南地区平阳府的某个道观,是元代壁画的代表,展现了道教壁画的宏伟气势。这幅壁画在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山中商会盗运至海外,最终转手给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朝元图》壁画的流失,是中国古代壁画流失海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中国文物保护的严峻形势。
中国文物在晚清时期确实面临严重的被盗、被掠夺、被贩卖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共有约17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流向了全球29个国家的126家博物馆。这些流失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横跨夏至清14个朝代,主要流向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德国等国家。
卢芹斋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各大博物馆和古董界中非常知名的名字,他被誉为“中国文物教父”。卢芹斋通过自己的古董店,将许多中国国宝级文物购买下来转售给欧美古董商和博物馆。他的行为在“护宝说”和“贩宝说”两种说法中争执不下,但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全住部分文物,也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这些努力体现了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尽管如此,文物“回家”这条路依旧漫长而坎坷。许多流失文物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财富,背后凝聚着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情感,让它们回家,是所有国人的期盼。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国际合作。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那些流失海外的国宝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