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虽是个配角,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三进荣国府,与贾家有很深的缘分,尤其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最后落难,还是刘姥姥不远千里倾尽所有救下的。
刘姥姥穿针引线的三个作用到底是什么?一、写出贾府的富贵奢华
曹雪芹曾借冷子兴和黛玉的眼睛写过贾府,冷子兴是周瑞的女婿,了解贾府的内情以及人物关系,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出身书香门第的林家,也是富贵家族的女儿。她眼中的贾家三等奴仆吃穿用度已是十分奢华,到了贾家看到府里的装饰摆设,更是觉得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心中十分小心,步步谨慎。
曹雪芹为了让读者清楚贾家的人物关系以及贾家的奢华,就借刘姥姥这个外人的眼睛去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带着外孙板儿掸了掸衣服,才敢到贾家的角门上去打听,而且称呼看门人为太爷。
当时贾家的看门人在庄稼人刘姥姥的眼中挺胸叠肚很威风,比县太爷还有派头。刘姥姥十分卑微的称呼他们为太爷,这些细节都是黛玉进贾府时不曾写过的,只有像刘姥姥这样生活在底层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等级阶层的差别,以及贫富之下穷人的辛酸。
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荐下得以见到了王熙凤,见识了贾家的奢华以及王熙凤的威风厉害。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别处无法看到的,曹雪芹借刘姥姥这个旁观人的眼睛写出了贾家的奢华,后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又借刘姥姥的眼睛写出了大观园之大之奢华,还有贾家复杂的人物关系。
用旁观者的角度去介绍书中的人物,这也是曹雪芹的创作手法,让读者立即就明白了里面的人物关系,不用去猜,也不用借助其他方法。二、衬托作用
刘姥姥的贫穷和卑微与贾府的富贵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刘姥姥在一进荣国府时,最先见到的是贾家的看门人,看门人在贾府不过是三等奴才,地位很低,但在刘姥姥这个穷人的眼中,这些看门人像太爷,说话做事豪横。
刘姥姥第二个见到的是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也是贾家的奴才。周瑞家的家里也是有丫头伺候的,贾家的奴才屋里都有丫头伺候,这种对比更明显,衬托作用也更明显。
刘姥姥见到的第三个人是平儿,当时平儿遍身绫罗绸缎,刘姥姥还以为是王熙凤,差点喊姑奶奶,后来周瑞家的称呼平姑娘,才知道不过是一个体面的丫头。
书中像这样的衬托对比还有很多,但都可以看出曹雪芹用刘姥姥这个旁观人和贾府的奴才来对比,衬托作用十分明显。三、引出与巧姐的缘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周瑞家的引荐下见到了荣国府的二奶奶王熙凤。原因不仅仅是王熙凤是当家奶奶,而是刘姥姥是王家的亲戚,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但名义上总归还是王家的亲戚。
既然是王家的亲戚,王熙凤又是管家奶奶,刘姥姥见王熙凤顺理成章。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仅见到了王熙凤,还引出了与巧姐的缘分。
当时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在王熙凤住处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巧姐的屋子,为后面的缘分埋下伏笔。后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仅见到了王熙凤,还结了贾母的缘分,吃的玩的热闹住了几天,走的时候还得到了丰厚的馈赠,更重要的是刘姥姥帮巧姐取了名字,与巧姐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其实这个时候荣国府已经出事了,刘姥姥到狱神庙见王熙凤,得知巧姐出事,主动要求去救巧姐。
可见,刘姥姥这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她的出场作用很大,不仅借刘姥姥的眼睛写出了贾家的奢华富贵,还起到了陪衬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姥姥的出场引出了与巧姐的缘分。后四十回,贾家出事,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不仅没有躲开,反而主动要求去救巧姐,让王熙凤十分感动,不惜下跪感谢刘姥姥的大恩。刘姥姥最后倾其所有不远千里将巧姐救出来,刘姥姥与巧姐的缘分不仅仅于此,巧姐被救后,最后在刘姥姥的安排下嫁给了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