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似乎越是对熟人就越容易放松警惕,但往往很多时候,失足坠落深渊前的最后用力一掌恰好就源于他们。而“听话水”、“神仙水”、“打气球”、“奶油气弹”......,这些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并有着致命吸引力的东西也正是基于此。揪心的是,它距离我们原来并不远,就隐匿在我们身边。
这不,近日江苏省兴化市公安部门接到的一起“打气”案件就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让不少人对这一名为“笑气”的东西好奇又惧怕。“打气”真的就能让人感觉到高兴吗?显然并不能!而这,也正是它的可怕之一。以此次最新发生过的“打气”事件为例,先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又是“笑气”!江苏接警2男1女房间吸食600多颗“子弹”
可以说,600多颗,光是听说这个数字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一来会觉得这样的量也太大了,再者,则可能就是为这2男1女感到忧心,因为普通的初次接触者不可能有这样的瘾。那么这一事件究竟咋回事呢?一切还是要保洁阿姨在垃圾桶内的意外发现说起。
据江苏兴化公安部门的警察抵达该酒店后了解到,报警是一名保洁阿姨。当时本身是已经在打扫房间了,没想到意外发现了600多颗“子弹”,担心有什么危险,于是报警了。
而据禁毒大队的检测,最后结果显示,这一酷似真枪子弹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名为“笑气”的新型毒品容器。就这样,警方立即行动将头一晚卡房的2男1女抓获。在了解情况后得知,这3人中有2人还属于在校大学生,起因是袁某带头叫来朋友和女友沈某在酒店房间内“放纵”,为寻求刺激一起吸食了超600小瓶“笑气”。
经过仔细盘问,果然,这并非袁某首次接触“笑气”,最开始也是因为在无锡某娱乐场所接触,后来就更加无法自拔。只是说没想到,袁某不仅没有想着如何戒掉,而是直接将女友沈某和朋友蒋某也拉入深渊,一起寻求虚假的刺激。
“笑气”究竟是什么?为何不少人会“谈虎色变”
关于“笑气”,很多人其实也都与听到过。有的是在娱乐场所、有的是在纪录片中,还有的则是从《今日说法》等普法栏目中,但很多人的想法是只要自己不去主动接触,那么就永远不可能认识它。但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因为交际需要,可能不知不觉就落入了“笑气”的圈套。
密封的金属材质气弹,外包装多标注为奶油发泡剂
一开始可能是无法推脱、出于好奇再或者被迫,但只要有了一两次,那么它就会让人从骨髓里离不开它。真的是因为“物如其名”,能让人感觉到开心吗?当然不是!它确实是会让微笑,但确实因为它本质是一氧化二氮,有轻微麻醉作用,从而让人发笑。
就笑气的历史渊源来说,确实它早在1772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普利斯特里发现。后来在18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又被柯尔律治和罗伯特·骚塞实验,验证出它确实能使病人保持一定意识的同时,又丧失痛觉,于是不久就将其当作主要的牙科麻醉剂使用。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专家们也发现了一氧化二氮的副作用,比如:可致窒息、长期可引起高血压或晕厥甚至心脏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等,于是以更好的麻醉剂替代。
而从本质上来说,之所以一氧化二氮,也就是“笑气”会让不少人“谈虎色变”,魔方看来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一氧化二氮属于无色气体,味道微甜,一般初次接触的时候自己并无明显意识。第二,则是一氧化碳会让人有瘾,加之渠道多元,意味着一旦沾染,若无外界力量强制干预,那么可能与之相伴到死。
“笑气”并不好笑!它究竟有多可怕?
“笑气”会让人微笑,但却并不好笑。一来,本身让人笑的成分就是属于药用,让人产生欣快感,让人脸部肌肉失控,从而形成一个诡异且痴呆的笑容。二来,正是因为不少人追求这一“微笑”,让不少青少年不慎失足,为了得到它可以偷盗,可以逃学,甚至可以叛变自己的人格、身体。
2021年的时候,合肥公安公布了一起“笑气”案件。案件中的小孙、小汪本来正处花季年龄,应该正享受校园的单纯快乐时光,但没曾想当捕获的时候已经吸食“笑气”长达3年。据警方表示,当找到她们的时候只能扶墙走,身边遍地是钢瓶。
据小孙和小汪回忆,一开始接触“笑气”原因很简单,只是想融入城市同学的圈子,于是开始“吹气球”。但渐渐地,就无法自拔了。为了获得“笑气”,在张姓男子的引诱下,小孙和小汪不惜到了出卖 身体的地步。就这样,为了买“笑气”,出卖 身体成了在“笑气”圈子里的另一种另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像小孙和小汪这样出卖 身体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成瘾到一定阶段,身体或许也就成为了她们唯一的资本。然而,就算已经糟糕到了如此地步,“笑气”的可怕之处还远不止于此!
“笑气”的本质为一氧化二氮,本身作为麻醉的作用,当吸入后,血液的氧饱和度本身就会迅速降低,从而短暂出现头晕、肢体不受控制,给人一种飘山云端的轻快感。当事人为了反复体验于是就会反复吸入,以至于产生幻觉的后果。而长期如此,则会导致视听功能障碍、甚至错乱以及无法自主控制肌肉收缩等。
与此同时,笑气的副作用还在于它会抑制人体对维生素B12的新陈代谢,而缺乏这一维生素后,就会引起脊柱炎、肌肉神经萎缩,到了后期更严重的时候,就会造成吸食者直接瘫痪无法站立,甚至是最终直接微笑着在“笑气”钢瓶下死去。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现实生活中除了“笑气”这一新型“软D”,在不少娱乐场所甚至是熟人间还可能存在误染“听话水”、“死藤水”的相思树皮、“浴盐”等等“软D”。现如今,它们的包装越来越多样,不必对它们那么好奇,我们需要的是尽量远离,因为无一例外一旦沾染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总而言之,其实就像此次最新发现的“笑气”事件一样,如清洁阿姨一般,我们每个人都有挽救失足少年的责任。趁着他们还失足不深,拉他们一把,若有发现身边有人吸食或者贩卖同样的原理,也请及时报警。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