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奥运会举重金牌得主石志勇再战巴黎奥运会举重项目时决战失利,因为在挺举比赛中没有成绩而与奖牌无缘。
来自央视体育8月9日的消息,北京时间当日凌晨,中国举重队老将、已经获得两枚奥运举重金牌的石智勇在巴黎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上奋力拼搏,向自己的第三枚奥运金牌发起冲击。
在开始的抓举比赛中,石智勇举起了165公斤,所有选手中排名第一,大优势超第二名10公斤之多。而在挺举中试举191公斤,却三次均告失败,因此无缘奖牌,十分遗憾。而印尼选手里兹基·朱尼安夏以总成绩354公斤获得该项目金牌。
这块金牌丢的非常可惜,很多网友认为这属于重大战术失误,因为191公斤的挺举举不起来的话,完全可以降低重量,因为石志勇在抓举中优势很大,已经大幅度领先10公斤,所以他就是把挺举的重量大幅度降低,也是有可能获得奖牌甚至金牌的。因为获得冠军的印尼选手里兹基·朱尼安夏挺举只举起了173公斤就获得了金牌,比石志勇的挺举重量竟然少了18公斤之多,所以十分可惜。
石智勇对此很不甘心,赛后他透露当时的情况时还怪罪自己没有做好,称:“挺举第一把可能还是有点着急,第二把没举起来有点懵,第三把内收肌可能断了,我听到‘啪’的一声。”
他这段话透露的信息让人为之忧心,因为举重运动员举重时几乎对身体每条肌肉的依赖性都很强,其内收肌出现重大问题,很可能意味着其职业生涯的结束,还有伤痛对身体的长时间困扰。
可能会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人体的内收肌是什么?它主要位于大腿内侧皮下,并不是一块肌肉,而是由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等多块肌肉组成的复杂肌群。
这些肌肉虽然起止点各异,但共同承担着运动和稳定膝关节与髋关节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耻骨肌起点于耻骨上支,止点在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起点在耻骨上支外,止点在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则从耻骨下支外延伸至股骨粗线上部;大收肌起点更为广泛,包括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点在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而股薄肌则以宽而薄的腱起于耻骨弓,下端细薄,最终止于耻骨内侧髁。这些肌肉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着下肢的稳定与灵活。
简单来说,内收肌就是人的大腿内侧负责各种运动的一片肌肉群,无论是行走、奔跑还是举重,内收肌都在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作用。
那么石志勇在举重时为什么会崩断内收肌呢?大家都知道举重是一项对力量要求极高的运动,尤其是挺举项目,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来举起沉重的杠铃。在这个过程中,内收肌作为稳定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关键肌群之一,会在神经支配下瞬间产生巨大力量,并且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如果运动员在举重前热身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肌肉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又强行尝试大重量,就可能导致内收肌的过度拉伸或撕裂。
而石智勇以举重为职业,有时候难免会肌肉受伤,奥运比赛前长时间为伤病困扰,其内收肌很可能也受过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韧性可能有所降低,伤病的积累以及比赛的紧张氛围也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挺举比赛中,他已经试举了两次191公斤,肌肉已经相当疲劳,内收肌承受力很可能已到极限,雪仍然在第3次停止中尝试举起191公斤,导致内收肌无法承受,最终导致了崩断。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石智勇的内收肌崩断时为何能发出“啪”的响声?应该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当肌肉纤维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过大的拉力时,它们可能会发生断裂或撕裂。这种断裂过程伴随着纤维间的摩擦和撕裂声,从而产生了我们听到的“啪”声。
而石智勇又是世界超一流水平的举重运动员,其内收肌群肯定是相当发达,当他挺举191公斤重量的时候,内收肌的拉力和承受的压力都几乎达到了极限,断裂产生的动静会达到激发出声音的效果。
不过这种声音在当时应该只有石志勇能听到,因为声音不会很大,其他人在石志勇挺举时都离得较远,而且声音产自于石智勇体内,可以很快传导到耳部,他同时也会有神经方面的感觉,放大听到声音的效果。
那么内收肌崩断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对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短期内就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这也是石志勇在第三次挺举之后,无法正常走路和站立的原因,而且他之后大概率也将无法再进行高强度的举重乃至其他运动,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
长期来看,如果崩断的内收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还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将进一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