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的一次新访谈中,特斯拉的领军人物埃隆·马斯克透露了他的Neuralink公司所开发的前沿脑机接口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有望恢复残疾人士的生理功能,更有可能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超感官"能力,如感知红外线、紫外线和无线电波。
马斯克的这番雄心勃勃的宣言,无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议。这项技术真这么神奇?能够让我们一窥技术如何推动人类进化,开启一个全新的潜能时代吗?
01
脑机接口:超能力迈向现实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通过硬件设备直接连接大脑与计算机的技术。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医学康复到增强现实,甚至包括军事和游戏。
其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电极植入大脑,将大脑信号与外部设备进行直接交互。这不仅可能让瘫痪患者用意念控制电脑和手机,还能通过解析和传输大脑信号,实现人类认知能力的扩展。马斯克设想的未来是让人类超越现有的感官限制,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感知时代。
就医学而言,当前的脑机接口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康复:帮助截瘫患者恢复行动能力,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肢体。2. 记忆增强:通过记录和刺激大脑特定区域,可能在未来实现记忆的保存和恢复。
尽管这些应用听起来充满科幻色彩,但技术的进展已将其逐步带入现实。
2023年5月,Neurolink获得了FDA的批准,被准许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
同年9月,Neurolink公开招募受试志愿者。
2024年1月29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首位人类完成了Neurolink脑机接口移植手术,且移植后专家对受试者的神经元进行了测试,结果反应效果不错。Neurolink表示此次移植的脑机接口将帮助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等各种神经类系统疾病。
2月20日,马斯克继续对外宣布,首位完成脑机接口移植手术的人类“似乎完全康复”,通过意念就能操控鼠标。
02
Neuralink领跑世界
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上,Neuralink无疑是目前的领跑者之一。
自2016年成立以来,Neuralink致力于开发可以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微型设备。就像笔者刚才提到的,2024年,该公司成功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的人体移植手术。
马斯克的愿景不仅是恢复残障人士的功能,还希望最终能够增强人类的感知能力,让人们获得如同“超能力”般的能力。
然而,虽然说得很好听,但这一技术的应用并非完全没有问题。电极植入大脑的风险、脑组织损伤的潜在问题、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验中得到解决。此外,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如何在不伤害动物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是Neuralink及其他脑机接口研究机构需要面对的难题。
03
中国脑机接口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脑机接口的研究和应用也在迅速发展。
2016年,“中国脑计划”提出,目标是在未来15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2024年1月底,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等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
而在马斯克宣布首例脑机接口设备成功当天,清华大学官网上也发布了一则新闻,称清华大学与宣武医院团队成功进行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患者为脊髓损伤且没有其他治疗方法。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硬膜外植入电极,避免了神经组织的损伤,并利用无线供电和信号传输技术,实现了更安全、更可持续的脑机接口方案。
但是从实际来说,与Neuralink的全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相比,国内的技术在复杂度和市场化应用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将这些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如何确保大规模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是中国脑机接口产业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End
写在文末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前景令人兴奋。随着Neuralink和其他脑机接口研究机构的不断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突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佩戴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们能够用意念与电脑交流,甚至感知到目前人类所无法触及的信息领域,真正迈向“超能力”的新时代。
这种充满前瞻性的技术虽然让人憧憬,但也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其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探索未来的过程中,保持科学的严谨和对人类福祉的尊重,将是我们前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