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1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以“网感”方式轻盈讲述文脉传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542
金币
990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54
斑龄
191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25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2-25
近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在各大平台同步播出。这部作品共12集,每集30分钟,将镜头对准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的海源阁等全国12座具有代表性的藏书楼,穿越历史的烟尘,带领网络用户经历一场波澜曲折的古籍文化之旅,感受古籍守护者们为传承千年文脉、传播文明火种而谱写的壮丽史诗。作为一部“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在叙事表意、视听呈现和融合传播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创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了“纪录+”的创作空间。

  在不少人眼中,古籍收藏是一项厚重沉闷、晦涩难懂的事业,相关影像作品每每让人望而却步。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的主创团队为了讲好“藏书故事”,让它真正地“入脑”“入心”,采取了轻巧、活泼的叙事策略。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发掘线索,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部网络纪录片援引的历史已然是“过去时”,网络用户的生活却是“正在进行时”。故事正从“正在进行时”讲起。第一集《小校经阁》从由甲骨文开发的表情包、潮玩、文旅、二次元等受年轻人喜爱的事物中“步履轻盈”地切入主题,讲述上海小校经阁主人刘体智如何收藏与守护龟骨甲片,邀请鸿学大儒进行研究,将甲骨文化发扬光大的故事。第五集《过云楼》从“四季候物,应季而食”的传统观念说起,讲到苏州人对“水八仙”等时令野蔬的喜爱,自然过渡到最早记录相关内容的宋刻本《锦绣万花谷》,以及收藏了这部书的苏州过云楼和楼主人顾文彬的故事。

  作品致力于以共通的人性为纽带,从心理上拉近时空的距离。正如《兰亭集序》中的时空浩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面对生活,人们的悲喜总是相通的;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与古人惺惺相惜的情形更是时有发生——这被主创团队敏锐捕捉到,并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在第四集《陈氏五楼》中,由楼主人陈宝琛的后人带领用户想象当年“曦迎朝阳,夜晚赏月,冬晒日头,夏有凉风”的诗意场景,发出古往今来“生活不过如此”的感慨。在第十集《锄经堂》中,堂主黎庶昌被任命为清廷驻外使臣,他顶着压力和屈辱“睁眼看世界”,以“孤勇者”的姿态考察欧洲诸国,斥巨资从日本带回散落的珍本古籍,同样激励着当代人迎难而上、有所作为。

  叙事节奏轻快,采用“多幕剧”的形式切分和串联内容,是这部网络纪录片的另一个突出特色。短视频时代,网络用户的收视习惯已然发生变化,冗长、说教的影像作品难以长时间地凝聚注意力,亟待进行调整。《且上书楼》将每一集切分为六“幕”,每一“幕”五分钟,正好贴近短视频的时长要求,既彼此独立又连贯成篇,在保证叙事完整性的同时,也减轻了观看者的负担。第六集《天一阁》就切分为《藏书界的“天选之子”》《藏书楼中的模范生》《世纪遗嘱的艰难选择》《叩开窄门的一代大V》《书楼的一地枣核》《守护的风吹到了今天》六“幕”,同时暗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美中不足的是,其余剧集也大多采用了与第六集类似的章法结构,整体看来稍显雷同和单调。

  在网络纪录片中,无论多么精巧、复杂的叙事表意策略,都需要依托视听语言,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网络用户。对于主创团队来说,拍摄意味着选择,意味着时空关系的抽离、再造,通过记录画面与感受,建构当下所呈现的景象,充分彰显出拍摄者的主体性。

  这部作品将“书”“楼”“人”三条线索融为一体,通过珍品善本、书楼旧址、后代传人的拍摄画面,展现了历史细节的美感与生命力。然而,作为一部寓意深刻的网络纪录片,仅仅是画面不足以承载复杂的思想、情感,还需要借助声音和声画组合的力量。相比一些纪录片中刻意低沉、略显做作的旁白声,贯穿这部作品的旁白明显轻快了许多,提升了质感。声音可以将思想、情感附着在画面之上,赋予其特定的主题,可以让思想、情感的表达延伸出画面之外,给观看者带来“画外空间”的想象。在第九集《贲园书库》的第六幕《宁舍万金不弃一卷》中,当山河沦陷,画面模拟了外商、古董商试图重金收购书库所藏的情景时,一段紧张的音乐响起,压抑的氛围也扑面而来;当朝代更替、社会动荡,藏书楼“命运的齿轮”随之转动,第三集《嘉业藏书楼》、第七集《和顺图书馆》的相关画面分别配上了暴雨前轰隆隆的闷雷声、火焰噼啪的燃烧声,使网络用户不禁为藏书楼的命运捏上一把汗。这部作品活用蒙太奇思维,使声音与画面之间形成特殊的“张力场”。

  同时,在讲述恢宏的历史进程时,这部网络纪录片没有平铺直叙地记录,而是通过虚实交融、时序变形等视听手法的应用,让网络用户跟随镜头走进故事讲述的年代,通过多种方式模拟历史情景和人物,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现场。在第三集《嘉业藏书楼》中,当讲到楼主人刘承幹参加“南洋劝业会”,漫步在南京街头时,纪录片以真人演员为画面中心,以横版画轴的方式,将水墨写意的街景和地标建筑徐徐铺开,营造“移步换景”“人在画中游”的沉浸体验。这部作品中除了大量由真人模拟、还原的历史情景外,还引入人工智能数字人技术,让真实的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网络用户面前。

  互联网已成为视听节目传播的主要渠道,成为纪录片播出的重要平台。对《且上书楼》而言,其“融合传播”不仅在于结合网络特性进行分发阶段的二次调整,还体现为贯穿策划、创作、播出全流程的高度自觉。一方面在于内容本身的“网感”。“网感”并不局限于对“网络流行语”的简单挪用,而是针对网络内容的敏感度,体现为对当下热门话题的深入洞察和把握。作品在讲述“书”“楼”“人”故事之余,时不时呼应当下的社会热点、痛点,将网络用户想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感受、观点巧妙地“讲”出来。其高明之处也就在于此,即使网络用户在收看后不再记得片中的历史细节、人物故事,仍然能将“同此凉热”的切身感受、微妙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在于传播阶段的多平台、全媒体呈现。这部网络纪录片的放映平台不仅包括省级卫视及其客户端,也覆盖了主要的商业视频门户网站,除了以视频形式将剧集完整地打包、播出,也以“集”或者“幕”为单位,通过文字和图片形式边述边评,进一步丰富影像文本的意涵。

  总之,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轻盈的叙事同样能够力透纸背,轻盈的表达同样能够展现历史的恢宏与厚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2106
金币
1178510
道行
1965
原创
2211
奖券
2223
斑龄
29
道券
59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7
  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古籍文化的视觉盛宴。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几个亮点总结:

  1. 内容创新:《且上书楼》聚焦于全国12座具有代表性的藏书楼,通过讲述藏书楼的故事,展现了古籍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这种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为网络纪录片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叙事策略:主创团队采用轻巧、活泼的叙事策略,将厚重的历史题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得纪录片既不失文化底蕴,又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例如,通过甲骨文表情包等年轻人喜爱的事物切入主题,有效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 视听呈现:纪录片在视听语言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画面、声音和声画组合,营造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例如,运用蒙太奇思维和真人模拟历史情景,增强了纪录片的沉浸感和表现力。

  4. 融合传播:《且上书楼》在传播上实现了多平台、全媒体的覆盖,不仅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也扩大了纪录片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平台的特性,实现了内容与观众的有效互动。

  5. 教育意义:纪录片不仅传递了文化知识,还通过讲述古籍守护者的故事,传递了坚守文化传承的精神,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剧集在章法结构上略显雷同和单调,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但总体而言,《且上书楼》是一部成功的网络纪录片,它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网络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参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