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军作战体系中,火炮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打击力强,射程远,能够在战场上很好地发挥作用。
作为重要武器之一,为了提升火炮的性能,各国可谓是伤透了脑筋。就连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都认为火炮技术已经到达了巅峰,突破空间几乎为零。
但我国一位八旬老人令世界改了观,他就是王泽山院士,科技界的“三冠王”,中国的国宝级人物。
一生一事放光焰
“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有战争,愿世界充满和平,但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
这是王泽山院士的话,也是他为此奉献一生的初衷。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元朝时期,火药传入欧洲,被他们用在了军事领域,此后,它就成为了战场上必不可少的武器。
千百年的更新迭代,令中国逐渐没落,尤其是军事武器,在时代的变革中,早已落于人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屈辱的开端,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沦陷而无能为力。
因为亲身感受过这种无力感,所以王泽山坚定信念,一定要实现民族复兴。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彼时的东三省活在伪满洲国的阴影下,战火纷乱,百姓人人自危。
日本想要占领这里,他身为新一代力量,接受的是“伪满”教育。但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日本是入侵者,是残害他们的人,所以王泽山从小就有信念,绝不做亡国奴。抗日战争给他以启蒙,抗美援朝战争则影响了他一生。
几十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甚至在食物都极少的情况下,付出了极大代价,艰难赢得了这场战争。
为此,王泽山在1954年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哈军工。
他想,如果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国家就不会这么艰难地赢得胜利,我们也可以安心发展,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大学时期的王泽山
选择专业时,王泽山主动选择了火炸药,他的危险性是极大的,同届的学生中,只有王泽山一人是主动选择的这个专业。
他的目的很简单,有两个方面,第一,火炸药的应用范围极广,在武器系统中,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第二,这是国家设立的重要专业,只要国家需要,他就去做。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期间的王泽山
由于火炸药研究领域狭窄,这个专业也被称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但王泽山却打破了这个传言,因为他在火炸药领域,实现了三个世界级的突破。
第一:废弃火炸药再利用
和平时期,火炸药储存是国防战略的需要。这些火炸药可以不用,但一定不能没有。我国自从战争之后,就一直在加强国防力量。
火炸药身为基础军事武器,我国有着极大的储存量,但这些火炸药在长期不用的情况下,每年都会形成万吨以上的废弃。
在之前,这些废弃的火炸药就只能通过露天焚烧或掩埋的方式处理。这样的销毁虽然很方便,但其实是不好的。
火炸药毕竟是化工产品,它具有一定的燃爆风险,在露天焚烧或是掩埋的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
如何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问题,但对于销毁火炸药却一直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王泽山发现,要销毁的火炸药主要成分是含氮化合物,理论上来说,它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
从1985年到1990年,王泽山一直在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技术,最终成功实现突破,这些废弃的火炸药变成了二十多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
这样一来,废弃火炸药的安全隐患被大大降低,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它的回收再利用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1993年,王泽山攻克的这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
火药燃烧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武器膛压增量越高,火炮的威力和精度以及安全都会受到影响,如此小的因素,却成为了国际军械领域的技术难题。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温度差别巨大,想要让火药达到最大的威力,就必须给火药增加稳定性。
面对如此高的壁垒,王泽山还是毅然投身于研发解决,他不断地去摸索,试验,失败后总结经验再次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低温感含能材料。
这一技术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欧美等军事强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尝试,结果都以失败收尾。
王泽山的这一技术,直接解决了常贮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
1996年,王泽山61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但这并不是他在火药领域的终点,很快,他就将目光放在了另一个难题上。
新华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 六十年苦炼终成“王”
第三: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
在战争中,火炮的射程越远,威力越大,在战场掌握的主动权就越多。为了提高火炮射程,一般人们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个是延伸炮管长度,但这会降低火炮的机动性;一种是增大火炮膛压,但这需要一同增加对炮膛内壁和弹丸的压力,否则会出现事故。
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既能灵活调整射程,又不会降低火炮工作的效率。
其实王泽山的这种想法早就被美西方国家想到了,他们也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不过没用,想要突破实在太难了,只能在二者之间择其一。
王泽山也知道有多难,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步入晚年的身体仍然精神矍铄,一天睡四五个小时,2016年,这一技术难题终于迎来了突破。
在不改变火炮结构,不增加膛压的前提下,王泽山选择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提升火炮射程。
填装一种模块覆盖全射程,这令我国的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可以说,我国火炮装药技术因此得以傲视全球。
五百万奖金全捐
2016年,王泽山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他是国家唯一一位“三冠王”,经常被行业人士称为“火药王”,他的足迹遍布祖国每一个角落,用一辈子专心做了一件事。
2017年,王泽山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五百万元的奖励,却被他视如敝履。
2021年12月,王泽山院士一次性捐赠自己所获的奖金共计1050万元,来支持南理工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新华社:1050万元,“火药王”全捐了
多年以来,王泽山院士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人才,其中10多人都曾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他们遍布天南海北,但无一例外都是国家火炸药领域中的中坚力量。
王泽山院士表示,科研的道路很苦,但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民族是一种幸福,它能够指引我们穿越万难。
向王泽山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