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国有两位运动员竟然当起了“白眼狼”,吃国家的喝国家的国家将他们培养起来,然后又抛弃中国国籍,跑到别的国家去给人打工。
最离谱的是,当她们站在获奖台上时,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不会中文,实在是令人气愤。
那么,这两位“白眼狼”运动员究竟是何人?他们又做出了怎样“忘恩负义”的行为?
女篮李明阳加入日本
李明阳,这位1994年诞生于吉林的体育骄子,成长于一个充满运动氛围的家庭,并且从小就流露出对篮球的深深热爱与卓越天分,加之其令人瞩目的1米90以上的高挑身材,无疑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篮球世界的光明大道。
在2010年U17女子篮球世青赛中,李明阳作为中国国青女篮的主力中锋,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场均出战16分钟,能够贡献6.4分和6.2个篮板,帮助中国队最终赢得了铜牌,追平了中国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2在2010年的国际篮坛上,一场对阵西班牙U17国家队的比赛成为了李明阳职业生涯的闪耀起点,那场比赛中,她以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与冷静,出色表现迅速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赞誉。
然而,就在人们期待她继续为中国篮球创造辉煌时,李明阳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日本名——杉山美由希,并更换为日本国籍。
2010年,尚未成年的李明阳,因“请假看病”,与吉林女子女子篮球协会分道扬镳,李明阳也就此销声匿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篮教练团队对李明阳迟迟未归队的情况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因为长期缺席系统的训练和团队磨合,会严重影响李明阳的技术状态和比赛表现,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竞争力。
因此,女篮教练亲自出面,多次尝试与李明阳取得联系,但就就没有结果,不久后,她却出现在日本,并加入了日本的W联赛(日本女子篮球联赛),加盟了日本的化妆品公司女子篮球俱乐部。
这一突然性的加入日本队,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想不明白,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调查与深入的交流沟通,女篮教练团队逐渐揭开了李明阳长时间请假背后的真相,发现其请病假的原由远比表面现象复杂,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加入日本阴谋
李明阳在日本的时候,接受了日本香颂公司部长杉山明宏的提议,成为他的养女,并改名“杉山美由纪”,并且李明阳为了更好的获得更稳定的出场机会、专业的训练条件以及可能更好的经济待遇,加入日本的香颂化妆品公司旗下的女子篮球俱乐部,代表日本参加国际比赛。
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令中国篮球协会感到震惊和愤怒,同时也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许多人认为这是对国家荣誉和培养资源的背叛。
中国篮球协会对此作出了较为强硬的反应,并表示日本在招募李明阳时有违反规则的举动,并已严重扰乱了比赛的正常秩序,经国际篮联(FIBA)进行了调查。
因为按照国际篮联的规则,18岁以下的队员不能在没有得到俱乐部的允许的情况下转到别的国家的职业联盟。
李明阳被判21周岁后不能再代表日本参加比赛,他还向日本提出了一笔赔偿,以赔偿未经授权与中国青年运动员签订合同的行为,作为擅自签约中国年轻球员的补偿。
尽管李明阳在日本篮球界获得了成功,包括为日本队赢得荣誉,但她在个人层面上失去的,是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联系,以及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
举重奇才姚丽
姚丽的家庭条件一般,但却是个天才,她参加了湖南省女子举重队,成为了一名职业选手,姚丽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很快就成了队里的尖子生。
但在2008年,姚丽却代表哈萨克斯坦出战,并改名为玛丽亚·格罗兹德娃,迅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举动立即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除此之外,姚丽更是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她在53公斤级别的举重项目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为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夺得了一枚金牌。
然而,就在荣耀加冕的那一刻,中国记者试图用中文与她交流,期待听到这位曾在中国成长、训练的运动员分享她的喜悦和感想时,姚丽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以母语沟通的请求,坚称自己“不懂中文”。
此举一出,中国各大社会媒体纷纷热议,很多中国人都将姚丽的这种做法看作是一种对自己国家情感的漠视,甚至是背叛。
毕竟,她在早年的职业生涯中,是在中国教练的指导下,通过国家资源的支持,才得以成长为世界级的运动员,她怎么可以如此决绝。
对于这一决定,外界有着各种猜测和解读,有人认为,这是姚丽为了追求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或是为了逃避某些潜在的限制和压力。
也有人指出,这可能与她个人的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有关,希望通过改变国籍,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
“不会中文”原因
当姚丽面临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刻,她的母亲健康状况急转直下,需要接受昂贵的医疗治疗,巨额的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了这个家庭之上。
在这个关键时刻,哈萨克斯坦国家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了一份极具吸引力的提议——如果姚丽愿意加入哈萨克斯坦国籍,代表该国出战,他们将为她提供稳定且充足的经济支持,以帮助解决家庭面临的燃眉之急。
面对这样的情况,姚丽陷入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挣扎,一方面,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运动员,曾在国家的培养下成长,心中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另一方面,家庭的现实困境迫使她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而哈萨克斯坦国家队的提议,无疑为她提供了一个既能解决当前危机,又能延续自己运动生涯的宝贵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再三,姚丽最终作出了一个艰难而勇敢的决定——更改国籍,加入哈萨克斯坦,更改国籍意味着她面对来自国内外更加沉重的舆论压力。
结言
这两位运动员的事迹,虽然各自独立,但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曾在巅峰时期做出了背离初心的选择,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广大中国体育迷的感情,也损害了中国体育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淡出了中国体育的视野,失去了在中国体坛发展的机会,甚至在国际赛场上也遭遇了冷遇。
可以说,他们的选择最终带来了“报应”,即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荣耀与支持,也提醒着后来者,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源与初心,珍惜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机会与信任。
这一系列事件,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它不仅揭示了个别人在利益面前的抉择可能偏离正轨,更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教育运动员,让他们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个人荣誉的追求,更承载着国家的期望与民族的骄傲,应当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真正值得尊敬的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