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4阅读
  • 1回复

[猎奇]中国“圜丘”起源:东北考古破解谜团,难怪北京天坛用三圆形制[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163
金币
1233572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6-21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21) —

明清时期,北京天坛的内坛,由圜(yuán)丘与祈谷坛、斋宫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圜丘是古代帝王冬至祭天场所,故而又被称为祭天坛;祈谷坛是孟春(春季首月)祈谷大典场所,与冬至祭天的时间不同;斋宫既是帝王祭祀前斋戒之所,又是侍卫躲避风雨之所。


问题在于:无论是圜丘,还是祈谷坛,都有三道圆形建筑,如此设计的源头何在,背后到底有何深意?辽宁考古破解谜团,三道圆圈反映了中国上古先民的天文认知水平,至少传承了5000年。(下图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上图圜丘位于南部,两者相隔数百米,都由三道白色圆形建筑围起)


谈及中国人的信仰,很多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无法无天,但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明,中国怎能没有信仰?其实,这是使用西方标准判断中国,结果自然会很荒谬。

古之有言: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谓之敬天;安祖于土,守祖于陵,习祖于慧,谓之法祖。因此,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是“敬天法祖”,其中“法祖”建立在敬天观的基础之上。以此对照中国文化习俗等等,就可以知道“敬天法祖”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现代 考古显示,中国敬天法祖信仰的形成,距今至少已有8000年。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距今大约8000年,在其中一座很高的“通天神庙”中,发现体现了“天圆地方”“四方五位”“八方九宫”宇宙观的遗存,说明当时已有祭天行为、敬天信仰。距今8000年之后,考古发现的祭天行为就更多了,其中距今5500—5000年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下图,内蒙呼和浩特,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1981年,在辽宁省朝阳市,考古发现“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其中有三个非常独特之处:

首先,出土了女神庙、女神像、诸多玉器等,其中很多遗存符合传说中的女娲、黄帝事迹,比如没有四足的玉龟与女娲“断鼇足以立四极”相似,遗址金字塔平台上有炼红铜的坩埚,与“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相似等,让人怀疑女神像就是女娲形象。


其次,该遗址没有居住区,而是单独祭祀之所,此前认为居住区距离该遗址很远,但去年在相距6.5公里之处,考古发现了当时的大型聚落。总之可以肯定的是,该遗址是一个祭祀场所,与居住区是分离的,犹如北京天坛与居住区。

第三,考古发现圜丘与方丘,详见下图,左边是方丘,即我们熟知的地坛,帝王在夏至日祭祀,右边是圜丘,即我们熟知的天坛,且周边有三道圆——这也是最早的考古发现。与此同时,通过这两个建筑可知,当时“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经比较成熟。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缘自农业生产的需要,即“观象授时”,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

现代 考古发现,中国农业最迟出现在1.4万年前,距今8000年时,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普遍出现农业,初步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恰恰在这个时期,考古发现中国天文学痕迹,比如贾湖遗址中发现观象授时的工具——规与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农业大发展,与观象授时比较准确地掌握“农时”有关。


距今8000年后,中国天文开始飞跃发展,最典型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考古发现青龙、白虎(二十八星宿,分成四份,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斗星象图,其中春天时青龙星象从田间地平线升起(见龙在田),夏季位于中天(飞龙在天),秋季下坠(亢龙有悔),冬季隐而不见(潜龙勿用)。另外,还发现西水坡先民的立表测影,见上图,通过日影长度可知二分二至。

因此在距今6500年时,中国人已经掌握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出现时间,牛河梁先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即“三(层)天”思想。


在“二分二至”时,太阳出没方向不同,日行轨迹可在天上划出三个同心圆,夏至日出东北而没入西北,冬至日出东南而没入西南,春分和秋分日出正东而没于正西,于是上古先民认为天有三层。古人认为“所祭必象其类”,祭天就必象天,既然天有三层,那么就会反映到祭天建筑设计上,于是牛河梁遗址祭天祭坛出现三圆设计,也是北京天坛三圆设计的源头。

与牛河梁同时代的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5800年—5300年,出土的玉璧也可以看到“三天”的形制(见上图)。不过,牛河梁与凌家滩遗址的关系非常神秘,因为两者相隔数千里,很多玉器形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因此两者肯定有所交流,至于怎么联系的则是一个至今未解之谜。所以,“三天”思想究竟源于凌家滩,还是源于牛河梁,如今还不能确定。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中国是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何以为证?“三天”思想就是证据之一。牛河梁、凌家滩之后,“三天”思想传承一直没有断绝,一直传承到了明清,考古证据历历在目,这就是文明的一脉相承。(上图,古代皇帝祭天图)

“三天”思想产生有源头,“三天”思想传承未断绝,类似情况数之不清,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传统思想或事物,都能在历史上找到源头,找到符合逻辑的演化过程,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如此也就更为真实可信。

1条评分金币+30
xgch 金币 +3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6-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163
金币
1233572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6-21
中国的“圜丘”建筑起源深远,其设计理念和形态与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宇宙观以及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天坛的圜丘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重要场所,这体现了古人“敬天法祖”的信仰体系。

考古学的研究在揭示古代文明和信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辽宁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中国人宇宙观和宗教实践的珍贵信息。这个遗址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圆地方”宇宙观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天有三层结构的信仰。这种“三天”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尤其是在天坛的圜丘中得到了体现。

天坛的圜丘设计为三圆形制,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或装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含义。三个圆圈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的三层结构认知,这种设计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对天的尊敬。

北京天坛作为“圜丘”的代表性建筑,其起源和发展与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宇宙观以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通过对东北地区考古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以及这些信仰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和布局。

因此,北京天坛的“圜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建筑,它更是古代中国文化信仰的见证,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位于北京外城南部。天坛的建筑群由圜丘坛、祈谷坛和斋宫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圜丘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也称为祭天坛。此处建筑的圆形设计,代表着天。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天被视为圆形,这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学的认识和对宇宙形状的理解。圆形也象征着完美、无限和永恒。

祈谷坛则是孟春(春季首月)皇帝祈谷的地方,与冬至祭天不同。这里同样采用了圆形设计,祈愿五谷丰登。

斋宫是皇帝祭祀前进行斋戒的地方,也用于侍卫躲避风雨。斋宫的建筑同样采用了圆形设计,这可能象征着封闭和净化,以准备祭祀仪式。

“三天”思想是指古代中国人对天有三层结构的理解,这种思想源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即“观象授时”,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这种思想认为,天有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时太阳的运行轨迹。这种对天空的层次划分,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成为了三道圆圈。

“三天”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至少8000年前,如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和辽宁牛河梁遗址等考古发现,都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文学的认识和宇宙观的理解。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总的来说,天坛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尤其是“三天”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独特的一部分。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6-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