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9阅读
  • 1回复

[猎奇]白鱀豚起源于日本?该国称发现最古老白鱀豚化石!好在我国的更早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686
金币
31980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82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3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6-12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2) —

  说到白鱀豚,国人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下于大熊猫,但可惜的是,这种被叫做“长江美人鱼”的水中精灵,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有20多年了。

  白鱀豚又称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鱀豚属的哺乳动物,曾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特有物种,被誉为“长江女神”,洞庭湖和鄱阳湖也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但也曾存在于钱塘江下游一带。这种淡水豚类体型庞大,成年白鱀豚体长可达2.5米左右,体重超过200公斤,比长江中的江豚大很多,是一种罕见的大型淡水豚类。

  白鱀豚的生活习性独特,它们喜欢生活在深水区,具有发出超声波回声定位的能力,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

  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长江水质的恶化,白鱀豚的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11月14日,人类见过的最后一只白鱀豚在人类的水族饲养馆中去世;2006年,我国进行的一次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中未观测到任何白鳍豚。2007年,这一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意味着它们已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这一消息无疑给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

  白鱀豚被认为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豚类物种。但是在今年的5月17日,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当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群马县内一处距今1100万年的地层中,科学家们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白鱀豚科新品种化石。

  有相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追溯海豚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说明这种动物最早起源于日本列岛南部一带。

  据悉,这块化石于25年前在群马县安中市被发现,但直到最近,经过与栃木县内具有类似特征的化石进行细致对比后,研究人员才确认其属于白鱀豚物种,在生物进化和考古学上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

  但通过详细对比,该化石在部分结构上和刚灭绝不久的白鱀豚还是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被认定为白鱀豚科的一个新品种。但这一发现也无疑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

  为了与公众分享这一科学盛事,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已于2024年5月18日举办专题展览。博物馆研究人员表示,群马县过去曾是海洋的所在地,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游客们能够想象出这些古老生物在海中自由游弋的壮观景象。

  虽然在部分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日本发现古老白鱀豚种类也属于正常情况,因为淡水豚类通常也不会只生活在淡水中,近海有淡水输入的地方也常能看到淡水豚类,而且早期的白鱀豚也并不一定就是淡水豚类,日本列岛距我国长江入海口一带也并不遥远。更何况通过地理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有一段时间,长江的入海口在今冲绳列岛一带,所以日本列岛南部曾经也是白鱀豚的活动区。

  不过日本专家所宣称的他们在群马县发现的白鱀豚化石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白鱀豚科新品种化石,这话是不对的,至少是夸大的,因为我国早有化石资料可以考证类似白鱀豚的淡水豚类距今大约40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再如在1981年9月,我国有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块原白鱀豚(亦称太平剑吻鲸)的下颌骨化石片段,化石的原体生活时间大约在2000多万年前,单从形状上来看已经与现今的白鱀豚相比差别不大。说明灭绝不久的白鱀豚其实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白鱀豚的骨骼位置,这也说明这种动物生活的环境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其性状变化较少。

  白鱀豚的灭绝总是让人倍感惋惜,不过我们仍然有可能在未来看到这种动物,因为基因编辑和动物孕育技术正在越来越先进,美国已经有科学家表示,4年之内将可以复活猛犸象,这一行动如今正在进行中。而白鱀豚灭绝的时间才不过几十年,复活技术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未来或真能看到这种“水中大熊猫”重游长江呢!

2条评分金币+44
天人地 金币 +9 - 2024-06-13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6-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187
金币
1233668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6-12
关于白鱀豚的起源,需要澄清一些信息。首先,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淡水豚类,而非起源于日本。它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并且已经在野外功能性灭绝。

至于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宣布发现的最古老的白鱀豚科化石,这里可能有一些误解。如果确实有这样一个声明,那么这可能是指发现了一个属于白鱀豚科的古老化石,但并不一定直接关联到现生的白鱀豚物种。科是一个分类单位,比具体物种要宽泛得多,一个科中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即使在日本发现了白鱀豚科的古老化石,也不代表这个化石与现代的白鱀豚有直接的祖先后代关系。

此外,上文提到的“好在我国的更早”可能指的是在中国也发现了早期的白鱀豚化石,或者中国有记录显示白鱀豚的历史分布时间比日本早。然而,要想确定这一点,需要具体的考古或古生物学证据来支持。

总的来说,白鱀豚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在科学上其起源和演化历史确实值得深入研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白鱀豚的起源和化石记录时,应该基于确凿的科学研究结果和证据,而不是基于未经证实的声明或报道。对于这样的科学发现,通常需要通过同行评审的过程来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白鱀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又称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包括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钱塘江下游地区。白鱀豚体型较大,成年个体体长可达2.5米,体重超过2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之一。

白鱀豚的生活习性比较独特,它们适应在深水区生活,主要以鱼类和虾类等水生动物为食。它们具有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声的定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它们能在昏暗的水下环境中精确捕捉猎物。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长江流域的过度捕捞、水质污染以及水坝建设等因素,白鱀豚的数量在近几十年内急剧下降。最后一次野生白鱀豚的目击记录是在2002年,而2006年中国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长江淡水豚类调查并未发现任何白鱀豚的存在。因此,2007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白鱀豚列为“功能性灭绝”物种,意味着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无法维持正常的繁殖和生存。

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在2024年5月17日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白鱀豚科化石,这一化石被确认为白鱀豚科的一个新品种。尽管这一发现为追溯海豚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它并不能改变白鱀豚在现代生态系统的灭绝状态。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一发现提醒我们,许多物种在历史上曾经拥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多样性,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物种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现存的濒危物种,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地球上其他物种不会步白鱀豚的后尘,而是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6-1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