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0阅读
  • 1回复

[猎奇]阴阳两界的纽带,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458
金币
1235379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5-20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20) —


文博时空 作者 杨巍岙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 “四壁画远水,堂前耸秋山”,古人将自己的情感、事迹寄托于丹青文采之上,壁画留下的不仅是个人故事,更是历史风云变幻与社会变迁。

陕西省境内出土的壁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时期,最晚可至清代,时代悠久,序列完整,发展脉络清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陕西出土古代壁画展”是迄今为止陕西历史年代跨度最长的壁画临展,20 件/组历经地下岁月依旧光彩熠熠的壁画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石破天惊,4000 年前陕西就出现了壁画!

距今 4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秦汉之际,是壁画艺术发展的初期。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与壁画有关的内容。《竹书纪年》记载,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周礼注疏》上记载,“路寝”(即诸侯朝见周王的明堂)的门上涂画老虎,名曰“虎门”。据说将猛虎画在门上,是使人不敢随意出入。当时不但在门上画虎,还在明堂的门和墙上画尧、舜、桀、纣等往代帝王形象,刻画出每位帝王的善与恶,用来教育他人。虽然有文献佐证,但早期壁画年代久远、保存困难,全国范围内都发现较少。


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的几何形图案壁画,神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约 4000 年。2011 年,石峁遗址便开始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外城东门址发现了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近 200 块,部分壁画还附着在墙体上。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绿四种颜色绘出各种几何图案,其中最大的壁画残块约 30 厘米见方。石峁壁画是陕西目前所见最早的一批壁画,从全国范围来看,石峁壁画是早期壁画体量发现最大的一处。

经过研究分析,石峁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先在石墙上涂抹一层草拌泥,在其上制作白灰层打底,使得色彩更加鲜艳,最后在白灰层作画。绘制时先起稿线,勾勒出图案轮廓,再用不同的颜料填色、绘制图案。所用颜料包括铁红、铁黄、绿土以及炭黑。这批壁画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绘制技法上,都和汉代以后的壁画较为相似,说明中国早期壁画的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史前时期便已确立。


秦 壁画残块,秦咸阳三号宫殿遗址

建筑壁画一般多见于宫室,寺庙等古代建筑的墙壁之上,但由于地上建筑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较大,存世量较少。1974-1979 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宫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建筑遗址的墙坎上发现大批壁画,经整理有 114 块,约 40 平方米,这是迄今仅见的秦代绘画原作,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宫殿壁画。这批壁画都是经过粗草泥、谷糖泥和白灰浆三层处理后,用朱砂、石绿、石青等矿物颜料和蛤粉等动物颜料做白色绘制于夯土墙体上。秦代壁画处于较为原始和粗犷的阶段,以小幅面的几何图案和写实性的现实题材为主。

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世界

墓葬壁画的产生源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他们认为死后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而墓葬便是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因此人们对死后居所的修建和装饰极为重视,许多人便在墓葬内壁绘制绘画作品。自西汉开始,墓室中出现壁画,此后,墓室壁画成为考古发现壁画的主流。其内容题材取得巨大突破,可谓“图画天地,品类万物”。具体来说,其内容上的表现有升仙神异、天象祥瑞、驱疫辟邪、经史故事、生平威仪、家居娱乐和生产活动等方面。


陕西两汉墓葬壁画题材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

其中,天象星宿和神话人物,一般绘于前室顶部;车出行和圣贤故事,多绘于前后墓室两侧壁面上半部;日常生活场景,如歌舞宴饮、农耕、庖厨侍仆、仓储庄园等,多绘于前后墓室两侧壁面下半部。


新莽-东汉 车马出行图,定边郝滩四十里铺东汉墓群

对于这幅车马出行图,学者有不同分析,一种认为该图像是墓主官职或仕官经历的写照,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第二种认为是送葬队伍或灵魂出行和墓主升仙的队伍,还有一种认为反映了当时民众对身份地位、财富等一种普遍的渴求。值得注意的是,战国至汉初的车轮往往仅见一轮,西汉中期始见两轮,而这幅画面上里侧一轮微高并微前于外轮,体现出汉代绘画空间中“透视”意识的进步。


东汉 邠王与郭将军宴饮图,旬邑百子村东汉墓


东汉 邠王与郭将军宴饮图(局部)

2000 年出土于陕西旬邑百子村东汉墓的壁画,从墓道开始,遍及整个壁龛和墓室。上图中,每个人物画头部位置还都有墨书题记,清晰指出每个人物的身份,墓主人邠王(可能是东汉末年世家大族自封的称号)坐在画面的左侧,与其最近的是一位郭姓将军,将军后面站立的人依次为“小史和在将军门下当差的三人,题记中可辨有王、赵、朱等姓。随后一人竟署有“画师工”的题记,说明画师将自己的形象绘入了壁画之中,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自画像。


东汉 夫人宴饮图,旬邑百子村东汉墓

夫人宴饮图人物身份与上一幅壁画相对应,包括邠王夫人、郭姓将军的夫人及孩子、小史夫人以及至画师工夫人等,除侍女外,皆坐于塌上。


东汉 邠王力士图,旬邑百子村东汉墓

根据考古发现,墓主人自称“邠王”。力士束额,双目圆睁,方形大口,左手持盾,右手扬剑,头后墨书“邠王力士”,前上方朱书“诸观者皆解履乃得入”。

壁画中拜佛的竟然是胡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复杂时期,受到战乱影响,中原地区较少在墓葬中绘制壁画,迄今未在陕西地区发现该时期的壁画墓。直至北魏时期,壁画墓才重新在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同时,这段时期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融合、文明互鉴的时期。自东晋王朝南迁以后,各少数民族南下,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在交流和互补中共同进步。丝绸之路的繁荣带来了佛教等各种外来文化的东渐。在这些元素的共同影响下,陕西出土的北朝壁画也带有着鲜明的宗教和异域文化色彩。


北朝 七人物与门吏图,靖边八大梁墓地M1

画面右侧最大的人物为门吏形象,他体形较大,头微斜向墓室口方向,身体正立。束髻,发髻外戴小冠,小眼微眯,鼻梁较低,鼻头圆钝。上身外披裲裆,内着阔袖长衫,下身穿宽腿裤,膝下部分收束起褶下垂。手执环首仪刀下端,刀首伸至右肩外,垂系细穗。


壁画中的胡人

史料表明,在 3-6 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 “胡人”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据《高僧传》记载,东汉到三国时期的传教译经高僧共 21 人,有明确记载是来自印度及西域的僧人 15 人,他们来天竺、安息、月支、康居国等地区。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佛教早期传播的阶段,胡人属于信仰佛教的主体人群。

画面左侧为一侧身而跪,礼拜舍利塔的胡人形象,他头微仰,面部表情平静而虔诚,高鼻深目,双臂内曲,双手相合,腹部微凸,臀部浑圆。头戴小胡帽,似为卷檐虚帽,表面可见纵缝合线。帽子下露出黑密微卷的头发。外穿圆领窄袖袍服。下身穿裤,于脚踝处束起,脚穿尖头靴。

在另一个世界也要住府邸

唐代国力强盛,加之唐人有着“墓为真宅”的思想观念,认为墓葬即是自己在另一个世界居住的宅邸,故厚葬之风盛行。尤其是皇亲国戚以及官僚贵族,死后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高坟大冢,陪葬豪华,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仍过着生前的美好生活。墓室、墓道壁面多绘制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多彩。陕西作为唐王朝的首都,规模大,等级高的唐代壁画墓多出自于陕西地区。


由于唐人“墓为真宅”的生死观念,墓葬的建设仿造墓主人生前所居住房屋的结构。首先从墓道口进入斜坡墓道,然后就是相间分布的过洞和天井:天井象征着院落,大多位于墓道顶部,大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洞,起连接作用,能够令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相通。天井除了在墓葬修建时方便取土,它的数量也是墓主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过洞在墓室之中象征着门,里面有 6 个过洞,则象征着六道门。天井两边还各有两个小龛,小龛在唐代称为便房,相当于院落旁边的偏房,里面放置许多陪葬品。之后是前后两间墓室,前墓室象征着客厅,后墓室象征主人卧房,前后墓室之间的通道被称之为“甬道”。

壁画就绘制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等处的墙壁之上。一般墓道的最前端绘制有神兽,紧随其后的是象征身份的出行仪仗,其后便是一些官员,宫女与侍从的形象,越接近墓室,绘画的内容与墓主人关系越密切,到墓室之中绘制的是一些能够反映墓主人真实的家居生活图景。因此可以说唐墓壁画的题材涵盖了墓主人生前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唐 景龙二年 携婴饲鸟侍女图,韦浩墓

这幅壁画上有四人,画面残缺不全。左边侍女仅留下部分红色长袍,腰系带,挂小囊,左手提袋。中为持扇侍女和饲鸟侍女,一孩童绕干持扇侍女膝下。上有飞鸟前行,下有花草点缀,这一生动图景当是唐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 天宝元年 女吏图,蒲城三合村唐墓

唐代女装特点为裙、衫、帔相统一,唐代女子常服上衣为衫、襦,下身着裙,肩加帔帛。帔帛的形状和功能类似今天的披肩,多用绢帛之类质地轻薄的布料制成,给人以柔美飘逸之感。


唐 景云元年 侍女图,唐节愍太子墓

《通鉴》兴元元年条胡三省注:“裹头内人在宫中给使令者也。内人给使令者皆冠巾,故谓之裹头内人。”所谓“裹头”,即裹幞头。幞头,是一种包头使用的纱罗软巾,也称“折上巾”,将一块绢帛的四角中的两角系于脑后,两角反系于头顶。在宫中,裹幞头的宫女被称为“裹头内人”,是执杂役的宫女。


唐 永昌元年 舞女图,李晦夫妇墓

舞女梳小髻,细眉凤目,肩部斜搭一绿色帔帛,上身着红色窄袖长衫,外套桔黄半臂,下系白色长裙。身体微倾,腰肢轻扭,双臂上举,慢甩小袖,从右腰部上搭于左肩的长帔帛随风轻拂,似舞兴正酣。

李晦(628 年-689 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堂侄,唐高宗李治堂弟,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功臣李孝恭之子。作为出身显赫的唐朝皇族,李晦因善于处理政务而深受初唐几位皇帝的赏识。李晦墓位于今陕西省高陵县泾渭镇马家湾村南,西距汉景帝封土约 3 公里。墓中出土了不少三彩俑,是我国出土的有明确纪年三彩俑中最早的一批。


唐 出行仪仗图,浐灞生态区白杨寨墓地 M 1373

中晚唐时期,出行仪仗图在壁画中愈发流行,图中由左向右依次绘开路童子、八人抬担、牛车、骑马者等出行仪仗。

穿越千年的的烟火气

宋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墓室壁画在在中下层官吏、市民、乡绅中流行起来,其内容从对等级制度的恪守与炫耀转向了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关照,绘制了大量生活化的场景,表现手法与艺术趣味上也受到世俗风尚的极大影响。


北宋 元丰五年 侍女图,高氏家族墓 M 7

图中侍女体态纤细,装饰简洁,用鲜花作为发饰。妆式较为淡雅,仅在面颊、唇部涂朱,眉形修剪较为细长,整体形象秀美清雅。



北宋 元丰五年 伏听与仪鱼图,高氏家族墓 M 7

仪鱼与伏听形象属于墓葬神煞,古人认为将其绘制在墓葬中可以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

观展攻略

“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陕西出土古代壁画展”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跨年代壁画的大规模展出,20 件/组展品将“组团”出现在观众面前;展览采用定制支架,将壁画尽可能贴近展柜玻璃,展示壁画最真实的肌理与笔触,为观众营造最佳观赏效果;展览中设置沉浸式数字空间,内含韩休墓壁画、石窟寺漫游等内容,观众可以进入墓室、壁画修复实验室、石窟寺内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参考文献

[1]郭青.榆林石峁遗址发现目前国内最大史前壁画[N].陕西日报,2015-10-29(001).

[2]邵安定,付倩丽,孙周勇等.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研究[J].考古,2015,(06):109-120+0.

[3]孙机.唐代之女子着男装与胡服[J].艺术设计研究,2013,(04):26-27.

[4]邢福来,席琳,马瑞等.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3,(03):9-18+2+113-117.

[5]宋扬.宋代墓葬壁画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黄永飞.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车马出行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

[7]杨景龙.秦代咸阳宫建筑壁画彩绘颜料偏光显微分析[J].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09,(00):140-142.

[8]尚永琪.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2):135-142.

[9]郑岩.一千八百年前的画展——陕西旬邑县百子村东汉墓细读[J].中国书画,2004,(04):54-59.

[10]楚启恩著.中国壁画史 修订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09.

[11]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6.

图片 | 杜广磊 胡家骏

排版 | 小谢

设计 | 一洋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5-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458
金币
1235379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5-20
"阴阳两界的纽带,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 这句话很诗意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壁画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让我们分两部分来解读这句话:

阴阳两界的纽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代表着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原则,象征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阴阳观念在中国古代壁画中常常有所体现,如在墓葬壁画中,太阳与月亮、天堂与地狱、生与死等元素往往被用来表达生死轮回和宇宙秩序。墓葬壁画作为连接阴阳两界的纽带,既是对逝者的送别,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

壁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段来表达特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中国古代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线条的运用或刚劲有力,或流畅自如;色彩的搭配或浓重热烈,或淡雅清新。这些线条和色彩共同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下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综合来看,“阴阳两界的纽带,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这句话传达了对中国古代壁画深刻而唯美的理解:它们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展现,更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此岸与彼岸的精神桥梁。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阴阳的对话,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的世界观。

让我们更详细地探索一下中国古代壁画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

在这个阶段,壁画主要是在一些重要的建筑或墓葬中发现,如前面提到的神木石峁遗址。这些壁画以简单的几何图案为主,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要活动或宗教信仰。例如,一些图案可能代表着天地、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或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的壁画主要见于墓葬,它们的内容和风格因地域而异。在河南殷墟的商代晚期墓葬中,有些墓壁上施有红色涂料,可能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装饰。到了西周,壁画内容更加丰富,有的墓室壁画描绘了车马仪仗、狩猎场景和几何图形等。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壁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汉代壁画墓非常普遍,壁画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仪礼》中的礼仪场景、《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军事战争、农业耕作、宴饮乐舞等。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汉代的艺术风格,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壁画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各地的石窟寺中,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这些佛教壁画不仅艺术水平高超,而且题材丰富,包括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尊像图案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的壁画艺术继续繁荣发展。唐代的壁画尤其精致,以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著称。这一时期的壁画除了在佛教石窟中大量出现外,还广泛见于墓葬和宫廷建筑遗址。唐墓中的壁画尤其精美,如章怀太子墓中的仪仗队、天象图等,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景象。

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时期,壁画艺术在宗教、民间和宫廷三个领域继续发展。宋代壁画更加注重写实,宗教壁画在这一时期仍然盛行,如山西永乐宫的道教壁画等。到了明清两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壁画在技法和题材上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宗教内容,也有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

综述

中国古代壁画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从简单朴拙的史前岩画到精美绝伦的唐宋壁画,每一笔一画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5-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