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阅读
  • 1回复

[猎奇]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什么就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2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458
金币
1235379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5-1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18) —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这件青铜器上镌刻的铭文揭示了武王伐纣的第一手信息。

铭文显示,周武王在甲子日早晨与纣王大军交战,仅用一天时间便灭亡了商朝,500余年统治的殷商王朝在瞬间崩塌。

牧野之战仅仅进行了不到一天,纣王兵败后,殷墟的防御设施不足使其无法继续抵抗,内外压力之下,纣王最终选择了自 焚。这一令人费解的迅速结局引发了后世无数猜想。


纣王的末路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揭示了3000多年前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武王伐纣。

这段铭文详细记载了周武王在甲子日早晨与纣王大军交战,仅用一天时间便灭亡了商朝的经过。

商朝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来,历经数代君王的统治。纣王继位后,商朝达到了其鼎盛时期。


然而,纣王残暴好战,对外四处征伐,对内苛政不断。尽管如此,商朝仍旧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繁荣的经济。

商朝的都城殷,没有外城墙,只有内部宫城,这让都城的防御显得脆弱。纣王统治期间,朝歌(今河南鹤壁)成为商朝的重要政治和军事重镇。朝歌城墙坚固,是纣王的重要防御屏障。

周武王姬发在其父亲周文王姬昌去世后,继承了周国的王位。周国虽小,却富有远见卓识。


姬发整合周边小国,积极备战,逐步增强自己的实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决定伐纣,举全国之力,向商朝进军。

纣王得知周武王率军北上,急忙集结大军迎战。在距离朝歌约200公里外的牧野(今河南卫辉),两军展开了决战。

纣王动员了大批奴隶和俘虏,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然而,这些士兵大多心怀不满,战斗意志薄弱。


战役开始的那天,牧野地区平坦开阔,没有任何天然屏障。纣王站在高处,亲自指挥战斗。

他的军队阵容庞大,然而士气低落。周武王的军队虽小,但士气高昂,战斗力强。随着战斗的进行,商军开始动摇,不少奴隶和俘虏临阵倒戈,加入了周军的阵营。

周武王一鼓作气,率军冲破商军防线,直逼商朝都城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回朝歌。


纣王穿上他的宝玉衣,登上鹿台,点燃了烈火。他的自 焚,标志着商朝的彻底灭亡。周武王进入朝歌,宣告了周朝的建立。

周武王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策略和谋略的胜利。他利用了纣王残暴无道、民心尽失的弱点,通过精心筹划的战术,迅速瓦解了商朝的统治。

殷墟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商朝的辉煌与纣王的悲剧,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震撼的一页。纣王的自 焚,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那场决定性战役前,商朝的社会背景复杂而多变。商朝的政治结构高度集中,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

纣王继位后,继续推行其暴政,镇压反对势力,实行高压政策。他沉溺于享乐,荒废朝政,苛政扰民,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纣王统治时期,商朝对外征战频繁,尤其是在东南方向,对东夷的征战达到了高峰。这些战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让商朝内部矛盾更加激化。纣王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出色,但在内部治理上却极为残暴,滥用刑罚,甚至以杀人为乐。


与此同时,周国在西伯侯姬昌的领导下,逐步崛起。姬昌善于谋略,赢得了诸侯的信任和支持。

在姬昌去世后,姬发继位,继续推行父亲的策略,积极备战,整合力量,为伐纣做准备。

姬发深知,要击败强大的商朝,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坚定的决心。他与商朝内部的不满势力秘密联络,争取到了不少支持。

在军事准备上,周国精锐尽出,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


牧野决战

周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宣布了新的王朝——周朝的建立。周军渡过黄河,沿着平坦的道路直逼商朝的心脏。

周军整齐划一,迅速展开攻击。商军阵型虽然庞大,但队伍松散,士兵心不在焉。

周军的前锋如同利剑,刺穿了商军的防线。周武王亲自督战,鼓舞士气,战士们士气高昂,攻势猛烈。

纣王在高台上指挥,看到商军节节败退,脸色阴沉。他下令后军压上,希望扭转局势。


然而,商军内部早已人心涣散,不少士兵临阵倒戈,加入了周军的行列。周军顺势推进,商军后退不止。

牧野平原上,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天。周军势如破竹,直逼纣王的指挥高台。纣王见大势已去,怒火中烧,他挥刀斩杀几个逃兵,但无济于事。周军已攻入商军中军,纣王被迫撤退。

战斗持续了数小时,周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商军的抵抗逐渐崩溃,大批士兵四散奔逃。


周武王率领精锐部队,直扑纣王的高台。纣王见状,命令亲兵阻拦,但这些亲兵也被周军的攻势吓破了胆。

最终,纣王无奈之下,带着残兵败将退回朝歌。他的军队已经失去了斗志,无法再组织有效的防御。周军乘胜追击,一路推进到朝歌城下。城内的守军见状,纷纷开城投降。

纣王逃回朝歌后,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带着家眷和心腹,登上了鹿台,准备自 焚。


鹿台象征着王权的巅峰,但此刻却成为了纣王的终点。他命令点燃熊熊烈火,身披宝玉衣,纵身跃入火海。

烈火吞噬了鹿台,浓烟滚滚而起。纣王在火中消失,象征着商朝的终结。周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宣布周朝的建立。周军在城中巡逻,搜捕残余的反抗力量,确保新王朝的稳定。

朝歌城中,街道寂静,人们战战兢兢,等待着新的统治者。周武王命令清理战场,安抚百姓,重建秩序。

周军士兵在街头巷尾巡逻,维持治安。宫殿中,周武王召集群臣,商讨新政。城中的贵族和官员们纷纷表态效忠,周武王接纳了他们。


周武王并没有立即回到镐京,而是在朝歌停留了一段时间,安抚民心,稳定局势。他命令重修宫殿,恢复农业生产,并颁布了一系列安民政策,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社会秩序。

周武王在朝歌期间,还派遣使者到各地宣扬周朝的胜利,号召各地诸侯前来朝贡。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带着礼物前来朝见,表示对周朝的臣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朝歌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在新的统治下,开始过上安定的生活。

周武王见大局已定,便决定返回镐京。他留下了得力的官员治理朝歌,并设立了重兵驻守,以防止反叛。


朝歌的平定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结束。商朝的遗臣、遗民对新政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周武王清楚,要彻底稳定新政权,还需要进一步的措施。

周武王下令在朝歌建立新的行政机构,并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各地,宣扬周朝的新政令。

他要求官员们谨慎行事,安抚民众,重建社会秩序。各地的士兵也被重新编组,以确保周朝的统治能够顺利实施。


余波荡漾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这件青铜器因其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重要信息,因而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利簋上的铭文显示,周武王在甲子日的早晨与商纣王的军队展开激战,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覆灭了商朝。这与《尚书·牧誓》中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描述相吻合。

牧野之战是商朝与周朝军队在距离殷墟约200里外的一场关键战役。


一些国家君主普遍遵循着“大都无城”的传统,这意味着当时的大部分都城并没有设置外城防御,商朝的首都朝歌也很可能遵循这一习惯。

这种“不设防”的历史习惯解释了为何纣王在得知敌军来袭的消息后,急忙下令奴隶和士兵奔赴200公里外的牧野平原迎击敌人。

朝歌附近没有足够坚固的城墙供纣王和他的军队防守,这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在牧野进行决战,而这一点在考古发现中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对殷墟遗址的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超过60座宫殿的遗址,其中许多属于贵族墓葬,显示了殷商时期的繁荣。然而,在这六十多座宫殿的周围,考古学家并未发现任何外城墙的迹象,这进一步证明了当时都城“无城”的特征。


这种“无城”的布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要特征。

首先,商朝时期的国家治理和防御策略与后来的朝代有很大不同。当时的都城更注重宫殿和宗庙的建设,而不是城墙的防御功能。宫殿和宗庙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体现了王权的神圣性和统治的合法性。

这种布局也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策略。没有外城墙的保护,使得朝歌的防御相对薄弱,纣王不得不依靠快速集结军队来应对外敌的入侵。

然而,奇怪的是,纣王在牧野只输了一场战役后,就匆忙自尽了。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历史学家的思考和研究。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商朝的主力在牧野之战中被全歼,纣王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抵抗。然而,这一解释在翻阅史书记载后,似乎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在古代,只通过一场战役就决定胜负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古代的大规模战争往往需要多次战斗才能决定胜负。

因此,仅凭牧野之战一场战役的失败,纣王便自尽的解释并不充分。或许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失去了主要的军事力量,使他觉得再无抵抗的希望,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他为何如此迅速地选择自尽。


另外,还有可能是纣王在牧野之战后,面临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还有内外部的政治压力和内部权力斗争的加剧。

历史记载中,纣王统治时期,商朝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这些因素可能在牧野之战失利后迅速爆发,使纣王无法继续维持其统治,最终选择自尽。

牧野之战的结果以及纣王的自尽,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商朝军队的实力在当时远远超过周军。商朝的军事力量是其立国的基础,设置了“王族”军,以及“多子族”、“三族”、“五族”等王室嫡系部队。这些部队在出征时可以随时征调诸侯和方国的军队来壮大自身的力量。

甲骨文中记载,早在武丁时期,商朝一次对外出征的兵力就能达到1.3万人。这一数字显示了商朝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和庞大的军队规模。

而关于纣王时期的兵力,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表明纣王拥有比周武王多得多的兵力。《史记》中提到,“纣发兵七十万以距武王”,这显示出商朝在抵抗周武王进攻时所投入的巨大军力。


商朝的军事制度和动员能力远超周朝。

商朝以武力作为其立国和维持统治的基础,王畿内的警卫部队和王室嫡系部队在平时承担着守卫首都和皇室的职责,而在战时则成为商朝军队的核心力量。再加上能够随时征调的诸侯和方国军队,商朝在战争动员和兵力调集方面具备极强的能力。

与商朝相比,周朝的军事力量虽然相对较弱,但周武王能够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除了战争策略得当和将士英勇外,也与商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纣王的失策有关。

纣王尽管手握重兵,但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指挥和利用这些兵力,导致了战局的失利。


当时的纣王早已失去民心和人心。不少重臣在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后背叛了纣王,转而投靠周朝。甚至连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也投奔了周营,为姬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吕氏春秋》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在牧野之战前,姬发抵达鲔水时,有一名叫胶鬲的使者出来迎接。而在姬发离开后,他对部下说:“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

这里的“主人”,经过后世的推测,基本确认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而“甲子之期”正是姬发发动牧野之战的日子。这表明在牧野之战之前,微子启就已经和姬发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微子启的倒戈使得姬发对纣王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了如指掌,纣王的失败似乎成为了“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纣王的失势不仅是因为军事上的劣势,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关键的支持力量。比干被杀、箕子被囚,这些事件使得原本效忠于他的重臣纷纷离心离德。

微子启的叛逃更是重创了纣王的信心。微子启不仅是纣王的哥哥,更是商朝内部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倒戈无疑是对纣王的一次致命打击。

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纣王的内心防线也随之崩塌,最终选择了自 焚这一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结语

无论当年的故事究竟如何发展,但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已被深深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关于纣王和姬发的故事也是如此。

尽管我们通过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到一些零碎的片段,但这些记载往往夹杂着传说、神话和后人的臆测,难以还原当时的全貌。

纣王的自尽可能有许多原因,但历史总是胜者书写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纣王和姬发的故事,经过了千百年的传颂和修饰,难免失真。真实的历史往往更加复杂,也更难以捉摸。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5-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8458
金币
1235379
道行
1965
原创
2238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5-18
纣王在牧野之战中一役败北,并最终选择自尽,原因有多方面。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可以推测以下几个原因:

1. **商朝内部矛盾**:商朝末期,由于纣王的暴政和挥霍无度,导致百姓和贵族间的矛盾加剧。纣王重用宠臣,排斥宗室,使得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裂痕。商朝的统治基础已经被严重削弱。

2. **奴隶和战俘的倒戈**:牧野之战中,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战俘大量倒戈,加入到周武王的阵营。这直接导致了商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战局迅速逆转。

3. **军事上的失败**:牧野之战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商朝的大军在此被击败,意味着朝歌失去了主要的防御力量。面对周武王的追击,纣王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4. **外部压力**:周武王的进攻并非突然之举,而是经过长期策划和准备的。在战役之前,周国已经联合了多个部族和小国,孤立了商朝。商朝面临的是一个联合阵线,而非单一的敌人。

5. **心理和情绪因素**:纣王作为一位曾经拥有强大力量的君主,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可能在心理上遭受了巨大打击。加上战场上的混乱和恐慌,纣王可能认为自己的统治已经无法挽回。

根据考古发现,商朝都城殷墟的规模宏大,但缺乏坚固的城墙保护。这意味着一旦外围的军队被击败,都城将暴露在敌人的直接威胁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纣王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统治无法持续,加之不愿成为俘虏,因此选择了自尽。

总之,纣王的自尽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既包括了战役本身的失败,也有商朝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原因。通过对殷墟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军事背景。

武王伐纣,又称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商朝末期,商纣王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而西方的周国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理下逐渐壮大。周武王继承父亲遗志,积极筹备反抗商朝的战争。

战役的过程大致如下:

1. **周武王的准备**:周武王在位期间,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团结和归附了周围的部落和小国,组建了一支忠诚且战斗力强的军队。他还通过外交手段,分化商朝的同盟者,削弱商朝的力量。

2. **商朝的困境**:商纣王沉迷酒色,忽视政事,同时不断扩大宫殿和苑囿,加重百姓负担。他的军队中充斥着被迫服役的奴隶和战俘,缺乏有效的指挥和协调,士气低迷。

3. **决战前的部署**:周武王率领联军向商朝都城朝歌进发,在距离朝歌约200公里外的牧野与商军相遇。纣王匆忙应战,动员了大量兵力,包括许多不满的奴隶和战俘。

4. **战役的转折**:战斗开始时,商军的数量优势并未转化为战斗力。周武王的军队展现出了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传说中,周武王在战场上振臂高呼,号召商朝的奴隶和战俘倒戈,大大削弱了商军的战力。

5. **商朝的崩溃**:随着周军的猛攻,商军迅速瓦解。纣王逃回朝歌,见大势已去,选择自 焚而死。周武王进入朝歌,宣告了商朝的结束和西周的建立。

这场战役以其迅速和彻底的结果被载入史册。周武王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他的谋略和人心所向。周武王的成功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统治,如封建制、井田制等,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考古发现,尤其是殷墟的发掘,提供了大量有关商朝晚期的实物资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而利簋的铭文则为这段历史增添了珍贵的细节,使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战争的一角。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5-1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