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05
- 在线时间31400小时
-
- 发帖27776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14359
- 道行36950
- 原创97
- 奖券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77761
- 金币
- 14359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97
- 奖券
- 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4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05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11)
—
宝钗与袭人在《红楼梦》中都寄情于宝玉身上,但二人既是情敌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互相利用的塑料姐妹情。一、宝钗与袭人的关联宝钗与袭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身边的重要人物,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鬟且是与之偷试云雨情的第一人。在红学界内一直有一个说法为“晴有林风,袭乃钗副”,宝钗与袭人身份虽然不一样,但性格却是那么相似,她们俩为人都是稳重低调,做事周全,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而且她们对宝玉的期待也是一致的,宝钗动不动就规劝宝玉关心仕途经济,袭人瞅准时机就教育宝玉要中规中矩地做人,所以说袭人是“钗影”也不过分。二、宝钗与袭人的合作宝钗与袭人是情敌关系,见面应格外眼红,可在《红楼梦》中,二人之间却是合作关系。在宝玉心里,袭人占着重要的分量,所以宝钗希望能得到怡红院第一等的大丫鬟——袭人的帮助,哪怕是小小的倾向性也好。所以宝钗在没有嫁给宝玉之前,与袭人走得很近,关系也十分要好,就连史湘云为了答谢薛宝钗螃蟹宴的资助送其戒指,宝钗都可以送给袭人;薛宝琴带来的两块上等布料送给宝钗做裙子,宝钗也都送给袭人,可见为了拉拢袭人,宝钗还是下了很大的工夫,她希望通过送东西、聊天等日常交往在袭人心中树立温良贤恭、易相处的形象,让袭人认为日后如果宝钗真做了宝二奶奶也是一位好说话的主儿。这就叫“首因效应”,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会给他人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而这个评判结果会影响他人对此人的日后认知,宝钗则利用这一效应,让袭人成了她最有力的帮手和眼线。身为丫鬟的袭人,成为宝玉的“屋里人”就是她所能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面对宝钗主动示好,她也积极地做出回应。可宝黛之情是众人皆知的,袭人又为何选择拥护薛宝钗呢?(一)王夫人支持宝钗。袭人之所以被内定为姨娘就是凭借王夫人对她的青睐,二人是利益共同体,故袭人断然不会跟王夫人唱反调;(二)宝玉不爱宝钗,倘若宝玉娶了心爱之人黛玉,便没有花袭人的一席之地了;而娶宝钗则不同,若是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自己却很有可能成为半个主子;(三)认定宝钗容人克己、心地宽大,宝玉娶宝钗,日后她的姨娘才能做得安稳;(四)希望宝玉好,认为宝玉娶了宝钗对他日后飞黄腾达有益;(五)黛玉对正室与偏房的态度是:“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所以面对黛玉与宝钗的选择,袭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宝钗队伍,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袭人捉住湘云规劝宝玉的机会为宝钗谋不反,并借机夸赞宝钗说:“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这里已经明显地出现“扬钗贬黛”的话语。同时,袭人也为宝钗与宝玉的相处制造机会,如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钗在午休时间来怡红院,想寻宝玉说话以解午倦,恰巧袭人正在给贾宝玉做鸳鸯肚兜,袭人主动借故离开,宝钗便上手接着袭人的活儿继续绣起来,袭人主动出去,无疑给了薛宝钗和贾宝玉独处机会,而此时的宝玉身着银红纱衫子,可见袭人对宝钗的大度。从上述宝钗与袭人的合作中便反映了霍曼斯交换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商品之间的交换是自古到今一切社会、一切民族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参加交换的各方都期望从中获得报酬或利益,也就是获得是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金钱、陪伴、关爱、社会地位或者其他的资源信息。宝钗的拉拢希望得到袭人的帮助、袭人的回应是为日后姨娘的身份地位,二者皆是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来换取自己有力的结果,目的不冲突且相辅相成,在当今社会如宝钗与袭人如此交换利益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总会带着潜在性的或显著性的目的靠近另一人,这并不是说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功利性的,而是人的交往需要促使的,这也是维持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但是个人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带有道德评判的标尺,袭人显然就没有把握好这一分寸,为达成做姨娘目的,害死晴雯、金钏,间接导致黛玉伤心身亡,虽然事情的发展并非她本意,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不争的事实,有目标才有方向,但切不能为实现目标而牺牲他人为代价。三、宝钗与袭人的结局宝钗登上宝二奶奶之座,袭人当属最强助攻,可最终袭人却是被嫁给了蒋玉菡。在《红楼梦》后四十回,因为贾宝玉跟随一僧一道出了家,袭人在王夫人等人的谋划下嫁给了京都名角蒋玉菡。但从第二十回的脂批中,袭人出嫁前还劝宝玉“好歹留着麝月”可知,袭人出嫁时宝玉尚未出家。袭人出贾府原因未明确,那么袭人离开贾府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可想而知是薛宝钗,原因如下:(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黛玉是宝钗最大的情敌,黛玉死,宝钗如愿嫁给宝玉,便无袭人的用武之地;(二)贤妻美妾,妾最好是有美貌、无智慧。但袭人显然是智慧女人,她为获得宝玉的心使的招数,宝钗尽收眼底,因此宝钗的卧榻之侧,岂容袭人酣睡。(三)黛玉去世,晴雯等丫鬟被撵出大观园,相对宝钗,宝玉更依赖于袭人。(四)袭人与宝玉虽有云雨情,但没过明门,宝钗借驴下坡,请求姨母王夫人出面将袭人嫁出,如今宝玉已有宝钗监督,王夫人也无其他疑虑。由于红楼未完,关于大观园中众人的结局一直是扑朔迷离的,宝钗最终的结局也存有多种猜疑,可无论是何种结局,赢了婚姻却输了爱情,对于宝钗而言都是悲剧性结局。可与此同时,悲剧性的宝钗也是成功的,作为商人之女,为重整家业,其通过八面玲珑处理人际关系、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方式,最终如愿坐上宝二奶奶之位,不惜放弃友情来达到目标的实现。故而每一件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是失败亦可能是成功。同时,宝钗与袭人塑料情谊的结束也反映出:选边站是人们常用的生存之道,但在选边站的过程中,倘若手段超出了依附者的预期,甚至掩盖了依附者的光芒,那无疑是一种危险之举。在扬钗贬黛的站队中可知,袭人是旗帜鲜明的,但其“智慧”也是无法遮掩的,为坐上姨娘之位,袭人的小手段终归让人心寒和不齿,最终遭到薛宝钗与王夫人的抛弃。而薛宝钗的性格也警示着读者:人心是复杂的,不能仅凭外表或者某一举动便判断一个人好坏,当处于利益共同体时,双方便是队友;当处于利益竞争体时,无论过往多亲密,二人终究是对立面,所以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与否定,外表贤淑大方、待人接物得体的人也可能是城府极深、善于伪装的人。宝钗在婚前拉拢袭人,在婚后抛弃、撵走袭人,作者通过宝钗对袭人从热情到无情的态度转变来阐述宝钗是表面随和实则冷漠的利益至上维护者形象。四、结语从宝钗、袭人这对似是妻妾关系中领悟到:切不可在婚姻中当菟丝花,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中,依附他人不如自己变强大。倘若不是生在妻妾制度下,薛宝钗与花袭人也许是趣味相投的挚友,因为袭人会自知身份,做好本职工作;而从宝钗在第二十一回中对袭人的评语“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见识”中可看出宝钗对袭人是存在敬佩之情的。但生在妻妾制的背景下、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下的女人,有多少可以避免悲剧性的收场?她们尚且只能顾上自身的利益,所以对于宝钗与袭人间的塑料情谊也是可以理解的。宝钗执着于宝玉、袭人一心想当姨娘,究其根本都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在彼时纳妾尚且是在制度合理下,但在新时代一夫一妻制下,也不乏有女性违背纲常伦理,主要原因也如二人一般,可如今,社会逐渐抛弃重男轻女的思想,大部分女性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女性出路有了更多的选择,不拘泥于攀附男人也可实现自身的价值。迈向上层社会道路有许多条,无论走哪条,最重要的是要光明磊落。跨越时间轴,将宝钗、袭人安置在当今社会,有才华、有能力、懂为人处世之道的她们定能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下风生水起。在不同时代制度下,同一个人物,亦有着不同的命运,故分析完宝钗与袭人的悲剧,身为女人应该庆幸时代在进步,女性在崛起,“女儿亦可当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