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1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春天激活人体这七个“生阳点”,温阳补肾、疏经通络,延年益寿[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217
金币
580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7

俗语话:“阳气不足,百病生。”时下正是阳气升发、万物萌芽的春天,关于补充阳气,很多人都知道要常晒太阳,吃些补阳食物,但少有人知人体本身就有七个“生阳点”,激活这七个“生阳点”,就如给人体加油,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阳气!
一、百会生“头阳”

人的头阳亏虚时,表现有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墨灸百会能产生阳气、醒头目。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为督脉要穴,刺激此穴,能打通阳经,充盈脑中阳气。
二、中府穴生“肺阳”

肺阳不足人易外感,主要表现为: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振奋肺中阳气,可墨灸中府穴。
中府穴(两手叉腰,找到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然后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为肺经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补充肺中阳气。
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三、神门穴生“心阳”

心阳虚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或许很少听说。但是它却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或者我们自己身上。在中医看来,心阳虚证是指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心阳虚证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振奋心阳,可墨灸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刺激此穴能交会心肌气血,振奋心脏的阳气。
四、中脘穴生“胃阳”

胃阳不足又称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当造成,如过食寒凉、生冷食物,久病或思虑过度所致。温胃补阳,可墨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刺激此穴能补充胃中阳气,促进胃动力,改善消化功能。
五、足三里穴生“脾阳”

脾阳不足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唇淡、食少、不消化、腹泻、四肢不温、倦怠等症状。治疗应温补脾阳,可墨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揉按足三里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延年益寿。
六、涌泉穴生“肾阳”

肾阳亏虚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伴有五更泻、浮肿、尿急、夜尿频多等症状。治疗应补肾温阳,可墨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心,第二、三脚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脚底连线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刺激此穴,能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中阳气。
七、至阳穴生“背阳”

人的背部阳气不足时,常有背部凉风感,肌肉僵硬等症状。刺激至阳穴可增强背部阳气。
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墨灸至阳穴有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4033
金币
1106712
道行
1951
原创
2169
奖券
2128
斑龄
28
道券
5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0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14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此时激活人体的七个“生阳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温阳补肾、疏经通络,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这七个生阳点包括:百会穴、中府穴、神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和气海穴。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如百会穴能产生阳气、醒头目;中府穴能补充肺中阳气;神门穴能振奋心脏的阳气;中脘穴能补充胃中阳气;足三里穴能温补脾阳;涌泉穴能补肾温阳;气海穴能补充任脉阳气。通过激活这些穴位,能够调理身体各方面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以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