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嫦娥一号和二号的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和四号着陆月球正面和背面,两辆玉兔月球车行驶在月表上,再到嫦娥五号登陆月球正面采样返回地球。
接下来,我国还会进一步深入探测月球。2025年前后,嫦娥六号将前往月球背面,着陆地区预计位于嫦娥四号所在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在那里,嫦娥六号将采集约2公斤的月壤和月岩,并把这些绝无仅有的月球背面样品第一次带回地球。
在嫦娥六号的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完成之后,将开始探索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2026前后,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着陆,此次带上月表的不仅有着陆器、月球车,而且还有一个飞跃探测器。
这个飞跃器配备喷气式发动机,可在没有空气的月表上进行跳跃。同时,它又装有行走腿,可以在月表上进行移动。飞跃器携带一部月壤水分子分析仪,能用于探测月表上的水,尤其是永久阴影区内的水冰。
预计在2028年前后,嫦娥八号也将登陆月球南极,开展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先导验证,包括用“中国超级泥瓦匠”3D打印机器人进行月面原位建造试验。在嫦娥七号的基础上,结合嫦娥八号,可以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为今后的月球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国与俄罗斯合作主导建设的,在我国的嫦娥着陆器登月期间,俄罗斯航天局也会发射一系列的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包括与嫦娥七号进行任务级合作的月球26号,它在月球极地轨道上飞行,可为月球南极与地球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此基础上,针对月球上的环境,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基地的两种建造方案,一个是外观像“三叶草”的方案,另一个是外观呈五角星的“中国星”方案,它们都极具中国特色。
这两种方案所针对的月面环境不同,“三叶草”适合建在平整的月表上,而“中国星”适合建在月坑中。它们的建造都需要用到月面原位3D打印技术,而且是无人建造完成。
按照设计,先把一个核心舱送到月球表面上。在确定好月球基地的地址后,核心舱就会在月表上展开。再通过3D打印技术,利用月壤原材料,打印出基地的保护罩。
除了核心舱之外,这两种建筑还都包含了生活舱、工作舱、生物舱。两者的区别在于,“三叶草”是平铺在月表上,而“中国星”则是建在半地下,可以分成三层。无论是哪种结构,都能让3到4名航天员同时在月球基地上驻留。
目前,我国载人登月关键技术攻关已获得突破,登月所需的运载火箭、环月飞船、登月舱和登月宇航服都在研发之中。预计在2030年前后,中国将进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我国航天员将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进驻我们主导建造的月球科研站。
登月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两次发射,两发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把环月飞船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另一种就像当年的阿波罗登月那样,飞船由一发长征九号超重型运载火箭直接送入月球轨道。
对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和使用,我国秉持合作开放的态度,向国际发出合作的邀请,委内瑞拉已受到我国的邀请,巴西也被欢迎加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共同开发月球。
随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断走在世界前列,美国太空专家路易斯·弗里德曼呼吁,美国要与中国开展太空探索合作,包括月球、火星等探测。他表示,如果美国重返月球不成,他将追随中国去月球。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制定的《沃尔夫条款》压根不让中国与美国进行航天领域的合作。当时美国也想来中国空间站,但我国没同意,因为是美国立法禁止在先。所以如果这个条款继续存在,美国来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