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危害,人人应该都是知道的,而什么样的标准会被判定为高血压?医学方面也有科学且准确的标准:一般来说,当血压超过140/90mmhg,医生就会提醒你身体存在高血压的隐患。
但问题来了,医学指标毕竟是“死的”。一些朋友在检查以后发现,自己的血压正好处在140/90mmhg左右,并没有超过太多,高血压的判定也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
因此,对于自己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是否需要吃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很是烦恼。
得了高血压一定要吃药吗?
有的患者一旦发现血压高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吃降压药,难道得了高血压就一定要吃药吗?其实,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吃降压药。
高血压早期有什么症状?身体六个“声音”不可忽视!
1.容易乏力
患了高血压之后,身体的机能就会下降,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使心率受到影响。如果心跳的速度变慢,全身的器官内脏等部位的供血就会减少使身体出现疲惫感,尤其是在活动之后更加容易感觉到四肢乏力发软。
有的人血压升高之后还会表现出困意难当,哈欠连天的症状,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导致。
2.心悸、胸闷
高血压初期时,神经调节明显失衡,使交感神经处于极兴奋状态;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率加快,进而表现出心悸症状。当处于封闭环境或情绪紧张时,可能会产生胸闷。
胸闷也可能是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如果经常性出现胸部不适,但心电图检查却无异样,建议监测血压并及时到医院做专业检查。
3.头痛
高血压导致的疼痛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通常是在后脑部位或者是太阳穴的部位。具体表现为持续性的疼痛,有些患者会有搏动性疼痛,也就是有一种跟随心跳间隙疼痛的感觉,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早上起床后。
4.耳鸣
10%-82%的高血压病人都曾经有过耳鸣症状。这是因为高血压引起动脉硬化,影响到内耳的血液供应,会使听神经的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
这种高血压导致耳鸣,根本是脑压升高所致;一般发生在两只耳朵,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声音像水车来回转。
5.肢体麻木
血压在升高的过程中身体某些部位可能会产生麻木感。
因为血压升高时身体可能正常的循环会受影响,高血压刺激之后导致身体某些部位血液无法及时提供;进而产生麻木的表现,而且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
因此,感觉到肢体有经常麻木的情况,最好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
6.头晕
血压过高,可导致脑血管扩张、痉挛,造成脑代谢功能紊乱,可引起头晕的症状。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往往伴有头胀、头紧的感觉。在突然站起、下蹲时,也可能出现持续性头晕。如果早起时频繁出现头晕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测量血压!
天天吃降压药的人要注意,140/90不再是降压标准!知晓后再吃不迟
人的血压是一个波动的数值,不是一直保持一个数值不变的。一般血压控制在120/80mmhg比较好,但是也要看本身的血压情况。
如果平时血压偏高,控制在140/90mmhg也是可以的。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低盐饮食和适量活动来控制血压。
最新有一项研究也发现,如果血压≥140/90,发生心血管病风险增加2.54倍;脑中风风险增加2.21倍;死亡风险增加1.36倍。
总体来说,如果这些高血压人,能正规的控制血压,血压如果控制在正常水平,也就是低于130/80。那么发生心血管病、脑卒中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均未增加。
吃药降血压要注意些什么?这5个小要点,有人就是记不住
1.不随意更换品牌
不同制造商的生产工艺可能有所不同;对于治疗效果稳定的患者,建议继续使用同一制造商生产的药物。如因特殊原因更换生产厂家,应注意规格、剂量、服用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掌握正确用药时间
高血压出现之后还需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而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牢记,一般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
一天24小时中有血压升高的峰值,在高血压的峰值服用药物,才能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因此,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应该牢记,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才能发挥降低血压的效果。
3.注意药物副作用
部分利尿剂药物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低血钾。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血糖异常、心率减慢、诱发支气管痉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咳嗽、白细胞减少,味觉障碍、高血钾。钙拮抗剂可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踝部水肿。此外,还有部分药物可引起性功能的障碍。
4.起始联合用药
指南指出,起始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增加血压达标率。现在有很多的复方制剂,一个药片中含有两种降压药,可以选择,很便捷。
因此,除了轻度高血压可选用一种降压药进行降压,其它的高血压尽量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可产生协同作用,而且避免一种药物剂量过大,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5.保持心情平稳
在服用降压药期间要尽量保持心态平稳,如果情绪经常出现波动,比如过度紧张或者非常生气,则有可能会使降压药的药效受到影响。
严重的时候还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要规律的作息,而且还要戒烟戒酒并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