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不论是生产力,还是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冒出来,也有旧的东西消失,好在我们有照片这种能够凝固时间的魔法,让我们一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人,究竟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比如说下面这些活久见的老照片(部分后期上色):
1905年,北京城八大胡同里的“相公”,又被称为“象姑”,意思是长得像姑娘,也就是男妓…其实他们大多数也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一口饭吃,才不得已走上这条路。

清末,一名龟公扛着青楼女子前往客户家…一个苦命人扛着另外一个苦命人啊,看样子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坐那么高,全街人的焦点,尴尬又可怜,一脸的稚嫩和恐惧…

晚晴,一名刽子手的妻子,正在整理无人认领的头骨…可以看出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在那个时候,刽子手是一种不祥的职业,大部分家庭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刽子手。

站笼,一种比砍头还要痛苦的刑具,笼子很高勉强脚点地,就这么一直关着,如果累了困了脚下不垫着了,就会卡住脑袋窒息,不能睡觉,不能休息,慢慢地折磨致死…

1920年代,故宫内废弃的御膳房,这样式感觉和我小时候的家里很像,
所以说,这一百多年变化太大了,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以前,有泼天的富贵又如何…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人,是这样修复城墙的…正阳门庚子之变被毁,这是1903年重建城楼和箭楼的画面,北侧瓮城内也临时搭起了物料上城墙的坡道。当年,用杉篙搭架子,是一门技术活。

1934年北平街头,英国人造的蒸汽压路机,可谓相当硬核,时代变了啊…那个时候就有这玩意了,真是让人意外…

1871年,厦门,一名
失去手指的小偷,清朝的酷刑不少,比如说对于窃贼,会被毒打甚至会剁掉手指,照片中的这个小偷,就是是拇指被吊起来,阻断血液流通,直到烂掉…

清末时期,一名地主在他家门前和他的小妾合影,话说,那个时代的照片都让人感觉很压抑,身体或者精神总有一样…女的估计十三四岁,搁现在就是个孩子…

19世纪初的一名福建伞匠,这个职业消失了也没多少年,现在丢把伞没多大事儿,坏了直接就丢掉了,在一百多年雨伞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有一些伞的样式设计华丽,堪称奢侈品一样的存在。

又一个消失的职业
:电话接线员。1900年代,上海大北电报公司电话公司的人工交换机和接线生,其实在90年代这个职业还存在,只能感慨通讯业发展的太快了。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广州小孩,可能生活在码头附近的人才见过,以前大人忙于生计,小孩没人照顾,生活水边的孩子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于是在孩子身上绑一个漂浮物,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的命。

一百多年前跑江湖的卖艺人,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得苦练,没有童年,为了博眼球,会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而且他们不是正规的戏剧班子,永远都成不了角,目的仅仅只是为了不饿死…

长期训练和不规范的动作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卖艺人靠围观的人打赏来维持生计,并不是旱涝保收,收入很不稳定,特别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活下来就是一种幸事…

1946年南方大饥荒,当时劳苦大众的食物
:观音土、野菜,将它们碾碎混合在一起烹煮…我们能吃饱饭也就几十年而已,袁爷爷的丰功伟绩,尊为圣人也不为过,浪费粮食真的
很可耻!

1919年,浙江杭州,带着孩子乞讨的母亲…小孩可能连衣服都没有,只能裹在母亲怀里…这位母亲,当时年纪可能不超过三十五岁,但是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脸庞了…

1920年,林徽因和他的表姐妹们,和上面的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画风却截然不同…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出生就是骡马…所以说怀念民国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极少数人的西化,不过是建立在绝大多数劳苦大众的血泪之上的
!

1871年,北京城里的一位更夫,虽然他衣衫褴褛,但却是“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因为更夫的工资一般是官府发,大部分更夫是属于官府的岗位
,还有一部分是
当地的大户人家出资雇佣。

1917年,一名脖子上挂满铜钱的男人,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铜钱还在流通,但是价值已经大不如前,这么一大堆大概13500个铜钱,购买力还不到现在的1000…

1920年代,中国南方农村的冬天,照片中的一个小姐姐怀里塞着一个现在看起来奇怪的东西
:竹编火笼,内部是一个陶盆,里面放炭,是古时候劳苦大众冬天的取暖神器,大户人家才用得起金属铸的手炉
。

1870年代,一个贩卖野味的小贩,我不知道这个搁现在能判几年,但我能肯定的是:吃现在的牢饭,一定比他自己在家吃的好得多…

清末,外国人拍摄的三个不同阶层的女孩
:赤脚的奴仆,小脚的富家千金,不缠脚的基督徒。在那个年代,只有富人家小姐才会裹脚,在当时就是一种身份象征,穷人的孩子是不用的,因为她们要下地干活,富人家小姐只要维持他们所谓的美就够了

为什么古人会用“蹄子”来称呼一些女人,其中很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女人裹小脚的原因,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写实描述”…

一百多年的的干饭人,拍摄于1901年左右,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那个时代的人似乎很少在照相机面前流露笑容,基本上都是神情畏缩、面无表情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和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也会有各种表情…

清朝的亲子照,算是老照片里最会凹姿势的母女了,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照片里,人们的精神状态大都是阴沉沉的,放到现在这位母亲也是个有趣的灵魂吧…

这些老照片里的人,不仅仅是历史里的一粒尘埃,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啊…